“一會兒在集市上扯兩塊布來,你也該做件襖子了。”
常金花琢磨著,孟晚一直穿的都是宋亭舟衣服改動的,如今還能湊合,再冷卻是不成,家里還沒有多余的棉花,也要買。
老六媳婦心下了然,這宋大嫂對著買來的兒媳婦還挺慈善,估計也快辦事了。
“你家的喜事啥時候辦?”
“明年開春。”來年四月宋亭舟要去谷陽縣考縣試,不論成敗,也該成婚了。
“柱子婚期定在哪天了?”
“十月初八,等收完了糧再辦,那會兒空閑,晚哥兒,到時來六嬸家吃酒!”
常金花笑說:“他小孩子家家吃啥酒?讓他去灶上幫幫忙上上菜。”
“誒,那可真幫了我大忙,大嫂到時你也早點去,多給我忙活忙活。”
“還用你說,一定的。”
一邊聽她們閑聊一邊趕路,孟晚估摸著走了兩刻鐘,大概半個小時左右便走到另一座村落的外圍。
遠望能看見高高矮矮錯落重疊的房舍,有的煙囪還在冒煙,也有往這邊走過來趕集的村民。
他們所處這里是村口外面,大片的野地都被踏平,人群熙熙攘攘的在各種攤位前流動,四周有樹木林立,入口還有塊石碑,上面刻著:紅廟村村志
除了紅廟村幾個大字外還有兩行小字,孟晚大概能看明白,意思是百年前這個村子出了個舉人老爺,建了座廟宇,因此后人改名紅廟村。
孟晚左右看了看,不遠處的矮山上好像真有座建筑,只不過只有兩間房那么大。
“晚哥兒,快過來了。”
他看石碑這會兒功夫,常金花已經走出去段距離了。
“宋姨,這個紅廟村好像比我們村子大。”
“這個村從前和咱們村差不多少,后來出了位舉人老爺,還建了座族學,這才人丁漸旺。”
常金花說完反應過來,“你怎么知道這兒叫紅廟村的?”
孟晚指指村口的石碑,“上面寫的。”
常金花眉間的豎紋舒展開,她語氣懷念的說:“識字很好,當年亭舟爹在的時候也教過我,但我認得不多,三兩個罷了。”
“我識的也不多。”孟晚心想自己也是看著有些字和簡筆字很像,連蒙帶猜的。他心里是怕常金花不滿意這個回答的,又不想蒙騙人家自己真會。
豈料常金花欣慰的說:“已經不錯了。”
孟晚松了口氣。
紅廟村的集市擺了四條小短街,下面壘著方方正正的石頭,上面自己鋪了布,這樣還挺方便,不用搬桌子或是直接放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