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人漸多了,果然如孟晚所言,家里如今都沒什么菜了,且涼下來豆腐也比之前好放,多的是人三五塊的買豆腐,或是招待人用,或是住的偏,平日不好買,多買一塊放兩天。
孟晚每賣一塊就和人家說自己是三泉村賣豆腐的,住村口第三家,家中每日都做豆腐賣。如此很快附近村落都知道三泉村如今也有賣豆腐的,若想吃不必等到集市或去鎮上。
從集市回來第二日便是宋亭舟回來的日子,他自踏上鄉路就見了三兩個外村的人。再往村里走只見自家院子外圍了十多人,不遠的柳樹下還有看熱鬧的村民湊堆說些閑話。
“宋寡婦還是老辣,怪不得把八百里開外的外甥接過來,感情人家家里有手藝。”
“你們之前怎么說的了?還說人家傻,白養一口人的口糧,說外甥畢竟是外人。這下如何了?”
“就光我一個人說了?你們沒說過?這宋寡婦把外甥叫來做兒媳,是我一個人傳的?”
叫囂的人話剛落地,便看見身后不遠處的宋亭舟,嚇得噤了聲。
不說宋亭舟是三泉村目前唯一有童生在身的讀書人,連村長都敬他幾分。光說他偉岸的身高,加上與常金花如出一轍的冷臉,便足夠令人望而生畏了。
“亭舟回來了。”一群人笑的要多虛偽有多虛偽。
宋亭舟木著張臉,“二爺爺、三叔伯,六嬸娘。”
人群后又走出個壯漢,和宋亭舟差不多高,衣服袖口皆有臟污,他大步走過,將手臂搭在宋亭舟肩上,“我大侄兒回來了?聽說你娘和你表弟在家賣豆腐呢?二叔跟你一塊進去瞧瞧。”
這便是宋亭舟的堂叔,宋有財了,他面上不見紅,但一張嘴就是一嘴的酒臭味。
宋亭舟向前走了一步,自然而然的抖掉肩膀上的手臂,“那進來吧二叔。”
宋家院子門口,不知被誰搬了塊半腰高的石頭,上面還算平整,常金花將裝豆腐的木托盤放在上頭,豆腐上搭著洗晾干凈的麻布,半遮著,她一手拿著木鏟還算熟練的給人鏟豆腐。
“三嬸,你的一塊。”
“田二哥你的。”
“翠兒你沒拿碗?我叫晚哥兒給你拿一個。”
常金花說完沖屋里喊:“晚哥兒,拿個碗出來。”
屋里傳來聲清亮的應聲:“誒,這就來。”
沒一會孟晚便拿了碗出來遞給常金花,他剛要再進屋子,結果一抬眼便看見正往這邊走的宋亭舟。
“姨,表哥回來了。”
常金花忙的頭也不抬,“大郎你先進去洗漱洗漱,晚哥兒給你留了豆腐,你餓了就先吃。”
宋亭舟滿眼復雜,從他爹去世后,他娘便再也沒有如此踴躍熱衷的做事了,她向來謹慎細微,不愿與人多接觸,長此以往話便越來越少了。他也話少,有時母子倆一天說的話兩只手的數的過來。
如果他和孟晚描述下常金花之前的情形,孟晚肯定會說:這不就是抑郁癥嗎!
宋亭舟進屋放下書簍,“是你做的豆腐,又想了點子售賣?”
孟晚在泡明早要用的黃豆,里面有些干扁的豆皮,要在磨豆子前挑出來。
他坐在小木凳上回宋亭舟的話,“我也是之前見人做過,所以試了試,沒想到還真成功了。總歸我和宋姨在家也沒什么別的活計,不如做點小買賣,還能替你分擔一二。”
宋亭舟將自己的臟衣服從書簍里取出來,聞言動作一頓,沉聲說了句,“多謝你。”
“宋姨對我這么好,都是我應該做的,談什么謝不謝。”孟晚低頭挑壞豆子,悄悄翹起嘴角。
要的就是你的謝,好小子,以后發達了別忘記要報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