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所有奉天府的秀才相公,齊聚在貢院門外,這時天還是黑漆漆的,貢院外的官兵舉著火把將貢院和門口的空地圍的水泄不通。
寅時——各府的教官、書吏、門斗,在貢院門前點名識人,確定應試的考生是否本人,有無心思不軌的冒名頂替。
專門負責搜檢的士兵,分別站在頭門、與龍門外,考生們要解開衣衫、腰帶、脫鞋解襪,卸了頭冠、玉簪、發帶等,披頭散發接受檢查。
甚至連耳朵、鼻孔、嘴巴也要扒開查看。
若是過了這道門再查出夾帶小抄,不光考生要斥革功名,取消所有學籍,剝奪其終身考試資格,連帶搜查他的士兵也要拿下問罪。
所以這群搜檢的士兵不敢不盡責,搜尋嚴酷,半點情面不留。
若有人著衣不是單層,就直接剪碎了衣裳檢查是否有夾層,便是沒有也不能穿有層次的衣裳進貢院。
硯臺只薄不厚,防止中空藏著小抄,毛筆的筆桿需要做成鏤空狀,以方便檢驗。
攜帶的提籃要編成玲瓏眼,一覽無余。
干糧如饅頭、餅子、糕點都會被掰成小塊,防備其中藏有紙條。
還有自備的蠟燭、油紙傘……只要是要拿進貢院的東西無一不精細搜查。
如遇神色慌張,舉止反常的考生,當即拿下受審。
“大人,我,我……”
“帶下去仔細審查!那邊那個也抓過來。”
“大人,冤枉啊大人,我只是多看了兩眼而已。”
“噤聲!若你身上無任何夾帶,我自會放你進去。”
“永平縣張志書,蠟燭中融了東西,帶走!”
“饒了我這次吧大人,我都是鬼迷心竅了啊!”
祝澤寧哪怕是經歷過院試,也沒有貢院現在的陣仗大,他小聲同宋亭舟說:“沒想到還真有這般膽大的人?”
宋亭舟排在他前面微低著頭,“心存僥幸,利益誘人。”
祝澤寧還待再說:“那……”
他們身旁的師長狠狠瞪了他一眼,“噤聲。”
祝澤寧腦袋一低,不敢再說了。
昌平府學來的自然不止宋亭舟他們三人,而是整整一百零四人,府學里的廩生老師都來了三十三位,專門為他們作保,避免像宋亭舟院試時的驚險情景。
同他們昌平府這般的情景還不少,除各府府學外還有許多知名的書院,都是被師長帶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