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朝廷還不知道紅山村的村民們掙到了錢的緣故,否則不說別人,戶部尚書蔻汶便不會同意。
這次最令人意外的是宋亭舟的提議居然真的被當今圣上首肯,他以為還要再磨上幾年。
朝廷頒布下來的政令嚴明:赫山縣整縣的百姓,近三年內可將人頭稅和田稅合到一起繳納,不看人口多少,地越多交的稅便要越多。
赫山地處偏僻,宋亭舟上任的這一年半中又揪出了大批囤地的鄉紳,百姓被逼的無地可種,此條例合情合理。都察院的御史不吭聲,其他人沒理由反駁。
有敏銳察覺到不對的,剛來得及說兩句話,便被其他官員辯駁回去。
禮部尚書吳巍誠心要和宋亭舟作對,結果當朝被陛下呵斥,責令讓他在家好好閉門思過。
赫山縣的消息日后如果傳揚出去,自有勤政愛民的好官效仿。等他們齊齊上書給朝廷,貧困之地,又沒有油水,上頭的氏族基本也看不上,便不會盡力阻礙。
以后攤丁入畝的實行之地越來越多,他們再要插手也晚了。陛下和太子有意整頓世家,宋亭舟的奏折雖然出乎意外,但正巧裝到這個當口上,十分稱得陛下圣意。
這是繼水泥怎么也做不出來后,宋亭舟和孟晚最欣慰的消息。
夏季最熱的時候過去,阿硯也越來越大,不但會叫爹叫祖母,還會說吃。
親爹孟晚無語。
再無語還是要為阿硯小寶準備周歲的抓周禮,苗家人關了醫館全家都來觀禮,祝三爺也早早登門。碧云陶九、喬主簿一家、新來的董縣丞一家、黃訓教和縣學的教逾,熱熱鬧鬧的也坐了五桌客人。
自己地盤就不會像盛京一樣講究什么內宅外院了,孟晚讓大家以家庭為單位坐到一起。眾人基本上都是熟人,也沒誰覺得被冒犯。
今日是個萬里無云的好天氣,阿硯穿著一身石榴紅的新衣,被宋亭舟抱到院子中間的大桌子上。上頭擺著筆墨紙硯、珠寶玉石、沒開刃的短刀短劍、書籍玩具和糕點吃食等,應有盡有。
阿硯好奇的看了眼桌子上的東西,再扭頭瞥向拿著畫筆坐在一旁畫畫的孟晚,“阿……爹?”
孟晚將頭從畫架中探出來,笑吟吟的說:“阿爹在呢,拿吧,想要哪個就抓哪個。”
怕他沒聽懂,宋亭舟也輕聲哄他,“爬過去阿硯,喜歡什么?”
阿硯坐在桌子上左右張望,在發現被油紙包裹的雞腿后奮不顧身的爬過去就開啃。
宋亭舟哭笑不得的將雞腿從他手上搶出來,惹得阿硯咧著小米粒般大小的幾顆牙齒就開始大哭。
小孩子行事懵懂,憨態可掬,不免惹得大家歡笑,卻也不忘送上幾句吉利的賀語。
抓周禮簡單結束,孟晚在畫紙上勾勒出大概線條,剩下的細節可以等以后再細細填上。
觀禮結束后便是席面,孟晚和常金花的廚藝都不錯,調教出來的黃葉也能拿得出手。今天人多他一人忙不開手,孟晚在外頭請了廚師到府上幫忙,除了尋常宴席上的菜外,還做了炙肉店的炸雞和烤串。
席面上的飯菜可口,宋家人又不擺什么官架子,推杯換盞,賓客盡歡。
阿硯滿月之后赫山才涼爽下來,城外的窯場里水泥依舊沒什么太大進展。但是用作測試的路,如今卻從窯場一直鋪到了城里。斷斷續續,東縫西補,材料用的各不相同,硬度也不一樣。孟晚每每看了都覺得像在拼積木。
秋收后孟晚的炙肉店生意好了一點,他已經基本不管了,都是讓常金花打點,他自己在家帶了一段時間阿硯,時不時就去后街找韋家的小孩一起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