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宋遠他們忙活著生產和蔬菜大棚的時候,遙遠的天津茶淀那里坐落著當時全國都聞名的清河農場,一群人也在忙碌著。
49年的時候,市里指示“不能讓大批反動派和反革命分子坐吃閑飯,要讓他們通過勞動來改造成自食其力的新人!”,市局派人到處選址。
最后在天津市東邊的茶淀地區找到了一個由三條大河圍成的三角地帶,這里有30多萬畝的鹽堿地荒灘,三面環水便于管理還有足夠的可開墾土地,最終就確定在這里辦了清河勞改農場。
經過這將近十年的發展清河農場已經大變樣了,從荒灘戈壁變成了北國的“魚米之鄉”,十年間開墾了上萬畝的土地,建房2000多間還建起了磚廠、造紙廠、被服廠等等。
這里目前關押了上萬名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光是57年就有三千多名右派送到了這里。算上農場的干部職工、刑滿釋放的留場就業人員、家屬子女等等,居住了將近兩萬人。
又因為封閉式管理和外界接觸很少,被外界戲稱為“清河國”!
場部的辦公室里,場長和政委正面對面坐著商議事情:“老吳,上面的文件你看了吧?市局讓根據特赦令的要求篩選出符合條件的犯罪份子,把名單報上去進行特赦!”
政委老吳也是頭疼:“老曹,這事不好干啊!要說服刑時間夠標準的,咱們這一抓一大把,可是這個確實改惡從善又沒個標準,你說該咋定?”
這個標準確實不好定,這邊要是定的寬松一點,回頭把人放出去了想不開再來個報復社會,那這場長和政委是鐵鐵的要挨板子了。
吳政委又說道:“咱這人多,報上去的人太少了也不行!”,曹場長略一思索就明白了,苦笑著點點頭:“可不是嗎?人少了又要說我們思想政治教育不過關!”
沉默了一會曹場長說道:“我的想法是這樣的,第一咱們對那些反革命分子和右派分子還是要慎重一些!”
這話的意思吳政委一聽就明白了,也點頭贊成。這些人嚴格來說都是政治犯,誰知道心里怎么想的,還是盡量壓縮一下這類人的名額吧!
曹場長繼續說道:“第二對于那些普通的刑事犯罪份子,咱們看看判刑的罪名,從貪污受賄等罪名里可以多選一些!”
曹場長的意思很明白了,這貪污受賄的屬于智商犯罪而不是暴力犯罪,而這一類的人出去了以后一般也不會再有貪污的機會了,使用暴力犯罪的可能性也不大,相對比較安全一些。
吳政委自然也想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同意曹場長的說法。
“第三就是從這幾年確實表現好、有立功行為的犯罪分子中可以多挑一些!”曹場長繼續說道。
都是老成謀國的話,曹場長和吳政委商量好了就這么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