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后世在高原上已經普及的高壓鍋,如今的第一次亮相自然效果非常好。千辛萬苦送過來的三百多個高壓鍋很快就配發到了第一線上,還有一小部分則被軍區送到了政府那邊。
十月份的地處海拔4600多米的某個哨所,三名背著槍的戰士迎著小雪在山顛的小路上巡邏。這里的空氣十分稀薄,只有平原地區的一半左右,戰士們走上十幾分鐘就要休整一會。
領頭的戰士名叫丁成,來自南方某省已經在這個哨所待了2年了。
順著山脊那不到一米寬的小路,丁成他們三個小心翼翼的往哨所走。在這里每年10月份開始下雪,一直到第二年的四月。如果趕上特殊的年份,5月份和9月份下雪也是正常。
而這里冬季最冷零下四十多度,滴水成冰那是再正常不過了。而現在10月份的時候已經零下四、五度了。
現代的云中哨所!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邊走丁成還大聲叮囑著后面的兩個人:“看著腳下,小心路滑!”
好不容易走到哨所,也就是一間20幾平方米的鐵皮房里,推門就看到幾個熟悉的身影了。
“連副,你怎么來了?”丁成高興的叫道。
副連長一把把丁成拉進來笑道:“上面發了新的補給,我不得給你們送上來?”
丁成納悶的說道:“前面不是把這一冬天的補給都送來了嗎?怎么又發新的了?”
從這個山頂的哨所到連部一個來回就要四個多小時,前些天大家連續奔波了十幾天才把冬天的補給背了上來,怎么今天連副又親自來了?
連副指著門后面的幾大包東西笑道:“軍區給發了個什么鍋,說能把飯做熟。我和連長想著你這哨所最高最辛苦,就給你送來了!”
愣了一下,丁成大喜:“真的?”
天天吃著青稞面讓人難以下咽,配發的少量大米想蒸成米飯可都半生不熟,嚼在嘴里都是硬的,讓丁成這個南方人無比郁悶!
“我還能騙你不成,不過上面說這鍋還有些不一樣,配的有說明書。我跑這一趟就是要教會你們!”連副笑著說道。
也到了飯點,連副帶著丁成把紙殼子的外包裝拆下來,拿著說明書看了半天以后總算搞明白了,從帶來的袋子里翻出來了一袋大米,簡單淘洗一下開始往鍋里倒了。
高壓鍋沒讓一屋子的十來個人失望,十來分鐘后屋里飄起了一股濃厚的大米飯香味。
丁成聞到這久違的米飯香,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作為南方人吃慣了大米,來到這里以后是再沒聞到過這大米飯的味道了。
以前米都不熟,哪來的香味啊!
一頓飯吃的屋里的十幾個人都眉開眼笑,有了美食感覺在這山巔也沒那么難受了。
類似的場景發生在整個高原三百多個地方,有條件的吃燉雞燉肉、條件差一些的蒸一鍋米飯,實在沒條件的燉個土豆蘿卜葉吃的津津有味。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在高原上吃上燉的軟爛的熱乎飯,好奇的打聽今天的飯怎么和以往不一樣了。
這下北京東城區便民五金廠的大門算是響徹高原了,這些信息又飛快的匯集到了軍區和政府那里。
親身體會過高壓鍋好處的領導們一個電話打出去就把情況了解了七七八八,當即就申請要大批量調撥這高壓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