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市里這次還是比較偏向東風廠的,除了宋遠是廠長以外趙銘也升了一級繼續擔任副書記、李副廠長也同樣升了一級擔任黨委常委、常務副廠長,而穆主席仍然擔任了工會主席。
合并后的廠領導班子一共9人,原東風廠的占了4人,就齊副廠長因為年齡、資歷的問題還是正科級沒能再升一級,畢竟他是去年五金廠升為副處級時才提拔的。
隨后一個多月時間里,宋遠就一直在忙活著合并的事。兩個廠子合并不是上面一紙文件下來就行的,中間千頭萬緒一大堆事情。
比如說合并以后廠領導應該在哪里辦公,東風廠這邊自然希望還在東直門了,家也在這、廠區也在這。可農機廠那邊就希望在老廠區,理由是那邊2000來號人,這邊才6-700號人。
宋遠和錢穆商量了好幾次,最終一方面錢穆忌憚于宋遠在領導心里的地位、另一方面宋遠帶領他們參觀了整個廠區和家屬樓以后,又承諾今年開春繼續蓋家屬樓和辦公樓,這才讓錢穆讓步同意廠領導班子搬到東直門辦公。
這其中現代化的家屬樓、宿舍和辦公樓立了大功,農機廠的廠區始建于49年,到現在不說破敗吧也稱得上老舊了,和這邊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其它類似的事情也都不少,更有合并后廠里中層領導該怎么定這種容易引發矛盾的問題。
對此宋遠的辦法就是生產和研發上必須用我認可的人,其他的可以退讓一步。
如此磕磕絆絆磨合了一個多月,合并后的東風廠才初步走上了正軌。整個東風廠分為了3個廠區,東直門這里是一廠區、原來農機廠的廠區是二廠區、交道口老五金廠那里是三廠區。
總算松了一口氣后,宋遠就開始按自己的想法調整了,第一把火就是將四輪拖拉機的生產線搬遷到二廠區、但柴油發動機的生產線保持不變。這樣空出來的三個廠房就可以用來安裝2月份到貨的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生產線了。
這點沒引起什么爭議,老農機廠的活變多了也是好事,所以錢穆他們都支持。
第二把火就是任命齊副廠長擔任三廠區的廠長。這點同樣也沒人反對。
錢穆他們也看不上三廠區那一千來平方米的小地方,還有里面那100多號人。甚至有人提議不要這地方了,把人撤回來安置到東風廠,被宋遠一頓罵回去了。
開玩笑,二環內的上千平方地皮后世要值多少錢?怎么能白白不要了呢?
而且不僅僅為了這點地皮,宋遠很重視這個地方是打算把三廠區搞成東風廠的輕工業產品研發中心。
先生也好、市里大領導也好、包括輕工業部趙部長在內,最看重宋遠的是什么?不是搞出來小四輪拖拉機這些,而是他弄出來的東西能換外匯!
今年拉桿行李箱初上市大爆了,可后面幾年隨著購買專利授權自己生產的國外廠家越來越多,還有必然存在的國外山寨廠家,拉桿行李箱只會越來越難賣了!
真以為國外的商人都是遵紀守法的模范?大公司可能會要臉,花點小錢買個專利授權;那些小公司為了掙錢,管你什么專利?有本事你來起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