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管宋遠還是華潤,也確實沒這能力和時間滿世界去尋找證據、起訴侵權!
這種情況下,為了維持自己的創匯能手人設,只能再開發新玩意了。宋遠已經交待齊廠長去找大幾個學里懂電器設備的專家、老師,找到后一起試試能不能弄出新玩意來。
第三把火就是針對產學研了。宋遠花了兩天功夫,搞出來了一個東風廠產學研三年計劃。這份計劃中要在三年內每年最少投入100萬元以上,用來攻克汽車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的重點、難點。并且這300萬元中最少有200萬元是要投到大學、研究所之中的。
指望自家的技術科,宋遠懷疑300萬下去可能最多濺起個水花來。
好歹也干過一陣領導有些心得,宋遠搞出來計劃以后先和李副廠長、趙銘他們一個一個談話。不出所料,就連趙銘也不太理解為什么要花這么多錢,以及花這么多錢沒搞出東西打水漂了怎么辦。
有著后世思維的宋遠對于在研發上花大錢認為是物有所值,可這時候的人卻認識不到這一點。計劃經濟之下我能生產出來就不愁賣,為什么還要花那冤枉錢搞什么技術升級和精益求精呢?
宋遠既沒辦法說明年也就是60年7月中蘇徹底翻臉,蘇聯召回了所有援助專家、撕毀了幾乎所有經濟合約,連大部分帶來的圖紙都銷毀了。從此我國幾乎是舉世皆敵!
更沒辦法說再過三四十年我國會進行史無前例的改革開放,由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在這個過程中不適應的企業即便是國企也一樣會倒閉消失。
沒辦法宋遠只好拿領導說事了:“老趙,咱們引進的技術差不多是全國最先進的了吧?”
趙銘點點頭:“那是,這發動機怎么說也是美帝49年的東西,肯定比東北引進的那30年代的技術要好!”
“那你覺得大領導們的專車,應該咱們搞還是東北的一汽搞?”
說到這趙銘可就不困了:“那必須是咱們啊!”
“對啊,那大領導的專車,你不把各項技術都研究明白,萬一出問題了怎么辦?”宋遠開始忽悠了:“憑借咱們東風廠技術科,肯定搞不明白這發動機。你不把錢花到外面還能花到哪?”
就這樣才把趙銘說服,同意搞這個產學研了。
如法炮制宋遠又說服了錢穆,這才正式召開了會議討論自己弄出的這個產學研計劃。
會上反對聲音不小,主要就集中在花這么多錢搞研發不如多蓋幾棟家屬樓以及就算是研發這錢也要花到自己廠里,給外人算什么事這兩方面。
好在有了提前溝通,最終方案還是通過,宋遠的三把火也算是燒著了!
就在宋遠忙活這些事情的時候,后勤上找來了:“廠長,大棚里的菜長得差不多可以摘了,怎么處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