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有這底氣,隨著廣交會上簽署的合同慢慢交付,上面也一筆一筆的把分成的錢撥付下來,扣除工資那些賬上還有好幾百萬活錢呢。
有了宋遠的承諾,這些專家教授們就放心了,當天下午就把一輛酋長車拉到車間開始拆解。
宋遠對這個年代的汽車還是很好奇的,也跟著湊熱鬧,搬上小板凳圍觀拆車的過程。
只見這些專家和學生們還是很小心,不知道從哪借來了一套攝影機和幾個照相機,每拆卸一個零件就編號、拍照,另有人用皮尺大法還是測繪,工作還是非常嚴謹的。
而在拆車的時候,宋遠驚訝的發現這車的空調只能制熱不能制冷,這夏天里面不是成烤爐了?難怪要做成敞篷版,真像后世的大家習慣的車型,夏天非中暑不可!
找宋教授一問才知道,這時候包括蘇聯的車都是只有制熱沒制冷功能,夏天大家只能靠開著窗戶硬扛。反倒是和龐蒂克同屬于通用汽車的凱迪拉克1952年首次推出了帶有制冷功能的車載空調,單單一個空調價格就要620美元。
這時候一個美國藍領一年的收入大概在2000-3000美元,一輛普通的家用車1000多美元,可見車載空調價格有多高!
宋教授還講了個故事,52年福特為了普及車載空調,專門搞了個活動,把一輛有空調的車停到了路邊,車身上掛了個宣傳牌寫著:這車里有空調,看看車窗上的溫度計車里有多涼快!
又在車里和車外都安裝了溫度計,車外的溫度計顯示為103華氏度(39.4攝氏度),車里的溫度計顯示69華氏度(20攝氏度),吸引了大批路人的目光!
在車里又安排了一個攝影師記錄路人看到這個牌子的反應。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由此可見,當年的車載制冷空調也是稀罕貨!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看到宋教授對這空調只能制熱不能制冷習以為常的樣子,宋遠忍不住問道:“教授,咱們不能研發出一款車載制冷空調嗎?”
宋教授搖搖頭:“車載空調制熱好辦,本身發動機運轉產生大量的熱量,引到車里就行。制冷的話核心是壓縮機,咱們國家沒這技術!”
而在歷史上,也是1966年長春一汽在接到國家下達的制造紅旗ca772型保險防彈車轎車任務時,開始花大力氣研發汽車空調,最終在1969年搞出了第一臺汽車空調壓縮機。
而且紅旗保險車上裝的汽車空調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壓縮機,采用的是第二代六缸雙向斜盤式壓縮機,冷凝器也是全鋁層疊式結構。
這兩種結構一直沿用到后世2000年的中低端汽車上,高端車型已經普及了第三代旋轉葉片式壓縮機,第四代渦旋式壓縮機也在逐步成熟。
車上連個制冷空調都沒有,要靠在車上放冰塊來降溫,這就讓宋遠有些接受不了。更何況宋遠的心很大,還想著和一汽競爭一下保險防彈車,怎么能沒空調呢?
想了想宋遠問道:“宋教授,如果我能弄來汽車空調的樣品,咱們能仿制出來嗎?”
宋教授沉思一會點點頭:“應該問題不大,性能上可能有差距,但肯定能仿的出來!”
宋遠點點頭沒吭聲,卻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自己腦海里的那輛冷藏車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