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空調壓縮機的技術和發動機、變速箱相比難度沒那么大,主要的難點有四點:一是穩定性、二是高精度、三是高負荷、四是智能化。
但宋遠覺得這些問題目前都不是沒辦法解決。比如說智能化,大不了現在做得簡陋一些,就設上幾個檔位就行,后世那種分區降溫咱不要這功能了。
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說好不好也可以!
繼續看宋教授他們拆車,而拆到發動機的時候大家更是小心翼翼,每一個零件都要好好測量一遍和技術資料能不能對上。
宋遠對這時候的發動機也很感興趣,后世帶六缸發動機的車都不便宜,他也只開過幾次,想好好看一下和后世的發動機有多少區別。
當幾個學生把發動機缸體和缸蓋拆下來抬到旁邊,宋遠也蹲過去仔細看了起來。隨后愕然的發現發動機的進氣門、排氣門都在缸壁側面。
對于宋遠來說,上輩子從他出生以后開過、見過的車都是頂置氣門,還真沒想過側進氣門。好在這兩年在農業學院學習讓他也不是一無所知,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側進氣門結構簡單、成本低,但是燃燒效率低、功率就難以提高,難怪這么大的排量功率還不如后世的四缸發動機呢。
這又是一個可以改進的地方,宋遠心里默默記下來。渦輪增壓、多點電噴、缸內直噴這些技術要求太高,材料和加工精度都跟不上現在搞不了,先改成頂置氣門也行啊!
再說頂置氣門也不是什么新鮮玩意,最早1904年別克的工程師就發明出來了這一技術并申請了專利,目前也有不少高端汽車都采用了頂置氣門技術。
至于怎么改,宋遠又把目光投向了自己腦海里的冷藏車。
在大禮堂看著教授和工程師們拆了一下午的車,晚上宋遠回到家里以后先從冷藏車里拿出來一份還冒著熱氣的辣椒炒肉、一碗米飯,再掏出來一缸啤酒,悠哉的吃了起來。
這些吃的都是之前宋遠如同松鼠過冬一樣一點一點的儲存起來的,今天心血來潮掏出來想喝一點。
這也是宋遠拖到現在也不想找個對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里要是還有別人,讓他怎么能這么隨心所欲?
吃飽喝足以后,宋遠把殘羹剩飯又收到冷藏車中,集中注意力看向前世的老伙計——冷藏車!
身形一閃,宋遠就消失在家中,出現在腦海中的不知名空間中,面前就是那輛熟悉的冷藏車。
這空間不大,總共也就比冷藏車大一圈,多出來個兩米左右。
深吸了一口氣,宋遠把冷藏車的車頭向前翻著放倒,拿著工具開始拆了起來。
車載空調壓縮機比較好拆,就在發動機側后方,沒多久就把這個人頭大小的壓縮機拆下來拿在手里。
掂了掂手里的壓縮機,宋遠無聲的笑了笑,只要能把這玩意仿制出來,也是一大進步。至于車上那臺康明斯的四缸150馬力柴油機還有六檔自動變速箱,現在還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