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線到貨后,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就來到了1962年3月。
在東風廠的一號廠區三車間大門口外,數百名職工站成兩列,滿含興奮和激動的望著大門里面。
也沒讓大家等待太久,十幾分鐘后一輛通體軍綠色的棱角分明、充滿霸氣的車輛緩緩駛了出來,車頭的部分還掛著一朵大紅花!
大概就是這樣,第一代東風猛士!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看到車輛駛出,兩邊的職工們頓時又跳又笑的歡呼起來!
隨后駛出的還有9輛一模一樣的車,穿過人群開到主席臺前排成整齊的兩排。
主席臺上的宋遠心緒萬千,這兩年太不容易了。
兩年前生產線到貨以后,宋遠就和一眾技術會戰的專家教授們把全部精力都撲到了吃透技術、運轉生產線上,就連這兩年的廣交會也都沒去參加而是讓書記錢穆帶隊去的。
沒了宋遠的忽悠,又沒了層出不窮的新產品,這幾次廣交會上除了60年春天的那次有多士爐他們出場,簽約金額2000來萬美元以外,其它三次廣交會都在一千萬美元左右,成績已經不像以前那么驚艷所有人了。
60年上半年,通過技術會戰東風廠算是掌握了發動機和變速箱的生產技術,成功的做到日產發動機220臺、變速箱160臺,合格率能達到65%。
而下半年技術會戰結束以后宋遠又千方百計的留下了宋教授他們,與廠里技術科一起分成了三組。
第一組由黃教授帶隊、李副廠長配合,目的就是把生產的合格率提到90%以上。這時候受限于機械加工技術的不足,國外生產的發動機合格率也就在85-90%之間。努力了大半年以后,合格率達到了86%就死活上不去了。對此廠里也能接受!
而生產出來的發動機、變速箱,大部分被上海鳳凰、長春一汽弄走了,只有小部分留給了北京汽車制造廠。沒辦法,北京汽車制造廠至今還沒有一款大批量生產的汽車,要這么多發動機、變速箱干什么?
第二組由宋遠的本家宋教授帶隊,主要負責研究這款發動機。宋遠給的目標是先要由側壁進氣改為頂置進氣。宋教授用了大半年的時間也搞成功了。
改為頂置進氣后,廠里試著生產了一批發動機,驚喜的發現直列六缸發動機的功率從90馬力提升到了112馬力,扭矩也達到了210牛/米。
完成頂置進氣后宋遠繼續要求宋教授研究四缸和v8的發動機機型,特別是說了后期要根據v8的發動機打造領導用車,宋教授帶著學生們就和打了雞血一樣,夜以繼日的奮戰著,預計明年就能拿出來。
第三組則是之前就研究整車的陳教授和宋遠一起,根據現有的發動機和變速箱開發出一款新車。
陳教授的想法是搞轎車,有酋長車型作參考難度不大。可宋遠強勢的否決了這一點,堅持要搞越野車!最終借著一機部下達了研發戰術指揮車的命令宋遠還是說服了陳教授。
要是搞轎車,過兩年上面一刀切下來,那東風廠豈不是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