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宋遠,張遠山大笑著迎了上來:“等了十幾天,終于來了!丁總也在總部念叨了好幾天呢!”
宋遠也笑道:“把家里安頓了一下,耽誤了一點時間,實在抱歉啊!”
上了車到了中環的畢打街,這里是如今華潤公司的駐地。后世有名的灣仔港彎道26號的華潤大廈那是83年才建成的。
順便說一下,后世外交部駐港島特別公署就在華潤大廈,外國人辦簽證什么的都要來這。
到了畢打街丁固也在辦公室等著呢,宋遠進門后就看到辦公室的家具很熟悉,正是宋遠設計、木器廠制造的大班臺辦公套裝,只不過是2米4的那一款。
寒暄一陣,丁固就笑道:“小宋來了,我就放心了。這兩天不急,先把生活安排好。”
張遠山也說道:“公司在附近給你租了一棟房子,面積不大只有300多呎,也就是國內講的30多平方米。沒辦法這邊很少有大房子!”
宋遠笑道:“沒事,我就一個人,有個睡覺的地方就行!”
張遠山忍不住吐槽起來:“港島這邊什么都缺,這老百姓住的房子也是,一個個和鴿子籠一般!有個90多平方米就能號稱千呎豪宅。”
“如今一平米在這賣500港幣,一個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一兩百港幣!”說這話的張遠山想不到后世能幾十萬港幣一平米!
這時候的港島已經開始大規模建設密密麻麻的高層了,容積率超高的那種。
大概就是這種。圖片來自網絡。
而且這時候的分期付款也大規模流行,一套三四十平方米的住宅都要一兩萬,一般人根本買不起,只能分期付款。
當時的一張宣傳海報,這還是位置不怎么樣的地方。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而到了八十年代,在港島務工的人大幅增加后,更出現了籠屋這種怪胎。
籠屋,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宋遠點點頭表示明白,現在只是有個湊活的地方,后面肯定自己會買一套房子的,冷藏車中的大小黃魚和古董不就是為了這嗎?
預支了一些港幣,又在華潤的人帶領下辦理各種手續,購買被褥等生活用品,這些時間就花了宋遠兩天時間。
這時候的物價也不便宜,一個菠蘿包都要1毛港幣,一碗云吞面則是5毛港幣。
到了晚上,宋遠也到那幾條著名的商業街轉了一圈,滿街的霓虹燈讓他有了一點后世的感覺。
60年代的軒尼詩大道,一頭連接灣仔、一頭連接銅鑼灣。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讓宋遠比較親切的就是坐落在中環德輔道2號的中銀大廈了,這棟大廈是1950年建成,總高17層,比旁邊的匯豐大廈高了6.5米,成為當時的港島第一高樓。
一直到55年霍先生在銅鑼灣的蟾宮大廈建成,才讓出了第一高樓的寶座。
夜間的中銀大廈同樣也是燈光閃耀,樓頂上的紅色五角星更是遠遠就能看到,西側掛著數十米長的標語—繁體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60年代的中銀大廈!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辦好吃住、商務簽證等這些事情,宋遠這才又到了華潤報到準備開始干活了。
見了張遠山后,他笑道:“小宋,都安頓好了?時間不夠的話可以再給你幾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