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的青春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多年以后我看著。”
“淚流不止。”
“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個影子。”
從剛剛的父親視角轉回兒子,仿佛剛剛是一段隔空的對話。
父親寫下了“詩”。
而多年后,兒子讀出了這首一點也不唯美的“詩”。
時代的落差感,讓人生出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阿普的父親嘴唇顫抖著。
身旁有人擦著眼淚,喟嘆出聲:“唱得真好啊。”
“是啊,那是我的兒子。”阿普父親自言自語著,像是在心里憋了很多年一樣:“我的兒子!”
哽咽聲被融入進歌聲里,阿普唱起了讓他最為心酸的一段。
“想一想未來。”
“我老成了一堆舊紙錢。”
“那時的兒子已是。”
“真正的男子漢。”
“有個可愛的姑娘。”
“和他成了家。”
“但愿他們。”
“不要活得如此艱難。”
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兒女能過上幸福和順的日子。
而那個時候,托舉了孩子一輩子的人去哪了呢?
臺下的某個角落,忽然響起了一道懵懂又慌亂的聲音。
“爸爸你看,媽媽的眼睛下雨了!”
眾人順著這道聲音看過去。
只見一個女人抱著懷中的孩子,捂著嘴努力不讓哭聲溢出來。
身旁的男人接過女兒,耐心地跟她解釋。
“媽媽那是想自己的爸爸了。”
孩子天真極了:
“媽媽也有爸爸嗎?”
“當然了,媽媽的爸爸就是外公呀。”
在沒有做你母親,做我的妻子之前。
她還有一個幸福又簡單的身份。
那就是女兒。
聽到這對話,許多人也忍不住抽泣起來。
“老公,我想回去看看爸。”
“好,我們周末就去,起個大早!”
“看外公嘍,看外公嘍!外公最好了!”
雖然不明白外公為什么住在小小的土堆里,但她知道,每次去看外公的時候,媽媽都會很開心。
媽媽開心,她就開心!
聽著這段稚嫩又暖心的對話,周圍的觀眾強忍內心酸澀。
可一想到那句“老成了舊報紙”的歌詞,就有種克制不住的想哭的沖動。
阿普的歌聲逐漸嘶啞。
“這是那一輩人留下的足跡。”
“幾場風雨后。”
“就要抹去了痕跡。”
“這片土地曾讓我淚流不止。”
“它埋葬了多少人。”
“心酸的往事。”
“哦嗚嗚...”
世界永遠年輕,也永遠有人老去。
他們青春正當時。
而父輩的青春呢?
他們可曾奔跑于田間山野,可曾意氣風發地徜徉在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