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念白式唱法讓觀眾心生疑惑的同時,也注意到了獨特的舞臺設計。
看似是同一個舞臺,二位演唱者所處的場景卻被燈光巧妙地分開。
母親羅蕓的背后是溫暖的客廳。
而女兒鄧子琪則坐在高鐵座位上。
一個動作拘謹,另一個則側身望著窗外的風景,克制又疏離。
巧妙的場景表達,一下就將母女二人的距離給拉開了。
羅芳的歌聲略帶沙啞。
即使是高音也采用了氣聲弱唱的方式,將母親那種無法言表的隱忍給唱了出來。
“孩子會穿過大雨。”
“去懂人間的道理。”
“我只能嘮叨因為我已幫不上你了。”
微妙的顫音讓人立刻讀懂了她內心的糾結。
孩子長大了,母親的愛卻越來越難以表達出口。
羅蕓則將一位普通母親的內心獨白剖析了出來。
緊接著,清亮的少女音色,帶著鄧子琪唱歌獨有的音質,將年輕一輩的心聲娓娓道來。
“媽媽會留在童年。”
“給我打很多電話。”
“說院子的花開了。”
“我先掛了地鐵上。”
毫無疑問。
她們都是壓抑的、脆弱的。
帶著小心翼翼的試探向對方伸出觸須。
龍國家庭的含蓄與隱忍,讓“表達愛”成了一件羞恥的事。
可就是這樣的獨白。
讓女兒聽到了母親的心聲,讓母親得以走進孩子的世界。
二人同時站了起來,邁著小心翼翼的步子走向對方。
“媽媽:早上吃飯了嗎?按時睡覺了嗎?”
“原諒我只懂這樣參與你生活。”
“女兒:可我都沒做得到所以不說話。“
“媽媽:吃飯了嗎?”
“女兒:不想對你撒謊啊又怕你難過。”
母親慣用的嘮叨大法居然以一種演唱的形式被呈現了出來。
這還是破天荒地頭一回!
這段深情的演唱立刻喚醒了觀眾對母親的回憶。
“太真實了,我媽每天只會問我吃沒吃飯!”
“我跟我媽說老板摳門,說同事背刺,我媽永遠只有三句話:吃早飯了嗎?吃中飯了嗎?吃晚飯了嗎!”
“哈哈哈,葉寒是不是也有個很愛嘮叨的媽媽,不然怎么能寫得那么生動?!(徐婉柔:我不是,我沒有)”
母親的輕柔呢喃。女兒的直率表達。
一弱一強,形成了巧妙的回應加共鳴的效果。
像她們終于肯對彼此敞開心扉。
羅蕓與鄧子琪母女二人面對面站著,都同時一怔。
女兒從小就獨立要強,除了物質上的支持,他們做父母的很少干涉她的決策,以至于跟蜂鳥解約這么大的消息都沒能第一時間得知。
印象中永遠明艷美麗的母親好像也不再年輕,讓鄧子琪忍不住想抬手撫平她眉間的褶皺,這兩年,自己是不是回家太少了呢?
鄧子琪輕輕拉住了母親的手。
她們對彼此微微一笑,唱出了這首歌的第一句合唱。
“匆匆掛了電話后——
發現我是那么地想念你啊!”
母親的聲線低沉穩重,擁有大地般寬廣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