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給太子賜人,那必是要經過深思熟慮,千挑萬選的,他要是真要給太子賜人,就算他沒給太子透透風,后宮的嬪妃們總還是會有人給他透透風的。
太子這次回來突然帶回來了位蒙古女子,不用說,這人必是皇帝賜的。
太子這人她還是知道的,在男女之事上還算謹慎,尤其是被廢過一次之后他應該更謹慎了才是。
要不是太子最近太過醉心政務,她還真沒往別處想。
太子這人,對政務那是能拖就拖的,往常這個時候他早就叫老四進宮了,這回倒是怪了,他帶回來的人他理都不理,回來了多久就在書房宿了多久。
太子妃之前也沒把這事往那蒙古女子身上想,直到她身邊的嬤嬤說著女子瞧著有些不對,她這才認真的打量起這女子來。
這一打量,她才明白嬤嬤口中說的不對跟她想的不對不是一個意思。
這姑娘,還是清白之身呢。
太子妃略一思量就知道太子在熱河大概做了些什么事,她本就憐惜這女子背井離鄉來了這京城,現在對她就更是憐惜了。
她本就沒打算為難她,現在又決定多照顧她一一了。
不過這一切都建立在這事不會再出變故的前提下,要是太子過不了這一關,就談不上什么照顧了。
皇帝覺得他已經將此事告訴過張廷玉和馬齊了,依著他們的手段,這事不出一日該知曉的人也就都知曉了,到底還是在第一日才把這個決定在早朝上告知了群臣。
他們可沒有那兩位老臣這么精明,跪下替太子求情的人不在少數,甚至還有痛哭流涕的。
皇帝看著那位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年輕大臣,想了好半天才把他這個人的名字和那張臉對上號。
也真是怪了,這人平日里瞧著生的也還算齊整,怎么哭起來竟然會是這幅模樣,皇帝想著。
皇帝連忙把視線從這大臣的臉上移開,他其實是想看看張廷玉和馬齊會不會也跟著跪下的,不料一眼就在底下跪著的人里看見了胤禛。
沒辦法,誰讓胤禛就是跪著也要跪得筆直,別人哭的這么慘的時候他還能冷著一張臉呢
他忍不住想,難道老四已經猜到他要一廢太子了,不然他為何會怎么鎮定呢
其實皇帝猜得并沒有錯,胤禛雖然沒猜到皇帝要廢太子,可也猜到太子出事了。、
倒不是太子特意差人回來將這事告知了他,他就是想派,也派不出來不是。
胤禛能猜到太子出事了,是因為奏折。
皇帝去了熱河,批閱奏折自然是沒有在京中這么方便的,得靠人送。
因此送去熱河的折子都是些重要的,或是緊急的。、
皇帝去了熱河的頭幾日這折子都是這么送的,胤禛也記不起他是從何人處聽來了,皇帝去熱河沒幾日,送去熱河的折子就開始變得越來越多,且送去之前要先分門別類。
給折子分門別類這事一直是梁九宮在做,折子被送到皇帝那兒之前就得分類,那就說明這折子不是送給皇帝一個人的。
普天之下除了皇帝,能批閱奏折的就只有太子了。這折子也只能是送去給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