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貝勒家的庶長子就是算虛數也還沒真到該啟蒙的年紀,只不過是八貝勒心急,他們也說不了什么。
雍親王家的庶長子都用不著算虛數,他早就該啟蒙了,雍親王也不是真對這事不上心,不過他家庶長子的蒙還真不是他啟的。
這事有心人也是打聽過的,畢竟和八貝勒府不同,雍親王府這位庶長子之前還不是庶長子呢。
也不知道是雍親王真的太忙了,顧不上管這種微末小事了,還是他這是故意要讓他們知曉這事的,他們還真打聽出點消息來。
給這位庶長子啟蒙的,是雍親王的幕僚,名叫鄔思道。
鄔思道這個名字武官們自然是沒聽過的,文官卻不同,聽過他名字的人還是有的。
畢竟那年科考放榜之后帶著那些落第學長們鬧的人就是他,他要光是鬧,倒也不足以讓這幾位文官記了他這么多年,是因為他不僅動嘴,他還動筆。
自古以來文人相輕,到了他這兒就不一樣了,他這人是有真才實學的,性子也挺好,這,讓他們又怎么輕得起來呢
不過雍親王此舉是何意要知道鄔思道這可還是通緝犯呢,雍親王讓他來給庶長子啟蒙,這是要告訴他們此鄔思道非彼鄔思道了這幾位文官想著。
這件事那幾位文官們可就猜錯了,他既然讓鄔思道進他府里做了幕僚,他的身份他自然是清楚的,不僅他清楚,他也把鄔思道的身份告知了皇帝。
其實他也知道就算他對這事只字不提,皇帝也是會查的,倒不是因為皇帝在意親王府里一個小小的幕僚是何來歷,實在是因為鄔思道太特殊了些。
他的特殊就在于他沒有去對他多次相邀的八貝勒府,反而去了根本就沒有邀請過他的四貝勒府。
那個時候胤禛和胤禩同為貝勒,胤禩還比胤禛更早被封了貝勒,且已經有賢明在外了,不管怎么看去八貝勒府都比去四貝勒府更好,他還是去了四貝勒府,這,難道還不夠特殊嗎
胤禛覺得與其等著皇帝查出來,不如他自己先把這事說出來,如此不光能不讓皇帝對他起疑心,說不定還能審一申那件和鄔思道有關的舊案。
如此一舉兩得之舉,他又怎么會不做呢。
至于讓鄔思道給弘時啟蒙,一是因為他的確是有真本事的,別說只是啟蒙了,他就是做弘時的師傅那也是使得的。
二來他覺得他要是給弘時啟蒙,那未免有些對不起弘暉,也會傷了秀玉的心。
他只給弘暉啟過蒙,他想讓弘暉做獨一無二的那一個。
眼看雍親王那邊沒戲唱,群臣們又開始盯著別的皇子看,反正皇帝的兒子這么多,他雖然這會兒說了不再立太子了,可誰又知道以后會發生什么事呢
群臣們都以為出了廢太子這事之后朝堂上怎么著都會平靜一段時日的,沒成想變故很快就來了,且這變故還和他們之前盯著的一位皇子有關。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