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熟讀兵書,知道陣前士兵若是不聽主將的號令乃是大忌,也只得耐著性子收服起人心來。
這一收服,就用了兩年有余的時間。
這兩年間胤禎雖然身在軍中有什么大事發生他還是能知道的,畢竟他還和胤禟通著信呢。
胤禟信里提起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學士李光地沒了。
像他這樣的老臣沒了,皇帝自然是要派人去祭茶酒的,一眾大臣都以為皇帝十有會讓十三阿哥走這一趟,結果皇帝楞是派了五阿哥去。
這下皇帝給這位老臣賜下一千兩銀子這事和五阿哥取代了十三阿哥這事相比那可真就不夠看了。
李光地是武將,大阿哥被軟禁,十四阿哥西征了,怎么看這事都是已經回京了的十三阿哥去最合適。
皇帝卻將話都說不好的五阿哥去辦這事,這,可就真讓人看不懂了。
朝臣們都默不作聲的在一旁看著,看五阿哥是不是要被重用了。
他們發現這件事情之后皇帝確實也開始時不時的給五阿哥派差事,不過他派給五阿哥的都不是什么重要差事,與其說是讓他去辦差,不如說是他這個身份在皇帝看來還挺好用。
五阿哥的身份好用在哪兒呢,朝臣們想著。
不光他們在想,別的皇子們也在想。
五阿哥是太后養大的,人們只要一提起他,第一個想到的人不是他的生母宜妃,而是太后。
因此別看五阿哥漢話都講不利索,他不也照樣被封了親王嗎
明眼人都知道,這個親王,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才封的。
弄不好皇帝封五阿哥親王,還有給久病的太后沖喜的意思。
就算不看太后,還有宜妃呢,宜妃盛寵多年,這寵可不是說說而已。
妃總共就兩個兒子,皇帝對胤禟可真說不上有多好,對胤祺可不就得好一些嗎
現在皇帝時不時的給五阿哥派些無關緊要的差事,這是讓他提前習慣將來在他的兄弟手底下當差呢。
這么一想,大家又覺得皇帝會讓五阿哥去辦這事也算是合情合理了。
胤禟信中提到的第二件事還和他那四哥有些關系。
幾場仗打下來,他這個大將軍王還沒領著皇帝的賞呢,年羹堯倒先升官了。
年羹堯之前是四川巡撫,皇帝的一道圣旨下來,他就成了四川總督了。
因著這事胤禎還特意給他四哥去了一封信。
胤禟是兄長,他也是兄長,他這做弟弟的出門在外也不好一封信都不給他寫,這般想著,胤禎給他四哥的這封信寫的愈發的厚了。
寫完了給胤禛的信,他又想起他其實也可以給他額娘也寫上一封信。
之前他是覺得他才出來沒多久,戰事也正在緊要關頭,他是在提不起興致也抽不出時間來寫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