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開始一個字一個字的把這兩卷佛經對比著看,她就不信都這樣了,她還找不出來它們之間有何不同。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于還是把這兩份佛經的不同之處找出來了。
紙箋上謄抄的那份佛經并沒什么錯處,繡布上的佛經里有一個美字少了最底下的那一橫。
要是這個字單拎出來,那她肯定是一眼就能發現它有何處不對,可它混在這些密密麻麻的字里,她愣是看了它好幾遍也沒看出它有什么不對。
這美字少了一橫,不就不美了嗎秀玉想著。
這字要是在中間,太后還真不一定能看見,可它偏偏就在開頭,太后還真就剛好看見了。
她不僅看見了,她還一眼就看出來了。
這一個字錯了,整篇佛經也就廢了。這佛經可是為了給太后祈福才繡制的,這么一弄,還怎么祈福呢
她雖然當時不在這永壽宮可也能猜出太后看見這佛經時有多憤怒。
難怪被傳到永壽宮里的除了齊妃還有年貴妃,若是只傳齊妃,那她必是會百般抵賴的,有年貴妃帶了這手抄的佛經來和她當面對質,她就是再能抵賴,那也賴不掉了不是。
齊妃原想給年貴妃挖個坑,沒想到被她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自個兒也掉進坑里去了。
秀玉以為這佛經是長春宮里擅長女紅的宮女替齊妃繡的,其實還真不是,起碼這開頭不是。
齊妃因為自己掉進了年貴妃的坑里懊惱不已,繡這佛經的時候心里也是存著氣的,這一氣,她還真沒發現那美字少繡了一橫,只想著趕緊把這佛經的開頭繡完罷了。
繡了一半的佛經她是讓她宮里的小宮女送過去的,見著永壽宮的嬤嬤的時候她還以為太后就算不是要賞賜她些什么,也是要夸獎她幾句的,因此也就忽略了那個送佛經的小宮女沒有跟著回來這事。
她也不敢讓長壽宮的嬤嬤久等,略做打扮就跟著她走了。
等她踏進了永壽宮,她立馬就察覺到了事情不對。倒不是她感覺到永壽宮里的氣氛不同往日,而是她看見了跪在大殿里的小宮女。
她這才想起這個小宮女辦完了差事沒回來復命,步子自然就頓住了。
可她又立馬想到,她這樣畏畏縮縮的,不正顯得她心虛了嗎,因此她雖然知道這一進去最少是要被太后責罵一頓她還是昂首挺胸的踏進了永壽宮。
她才剛站定,就見年貴妃也進來了,原來太后不光召了她來,還召了年貴妃,齊妃想。
還好她比年貴妃先到一步,不然自個兒還得給她讓路。
也還好自個兒先一步進了這永壽宮,不然她又得等年貴妃進了永壽宮之后才能進去。
明明應該是萬分緊張的時候,她竟然還能想到這些,齊妃自己也挺驚訝的。
不過這驚訝的神情用在此處倒是正正好,畢竟太后留下了她宮里的人,又傳了她和年貴妃來,她的確該驚訝的不是嗎。
不過她這驚訝的樣子騙一騙秀玉或許還行,想要騙太后那根本不可能。
太后這回誰的好臉色都沒給,齊妃只能看著太后身邊的嬤嬤給年貴妃請了安,然后請她坐下了,至于她這個齊妃,太后大抵覺得沒讓她跪著就已經是給她留足了顏面了,這永壽宮里根本就沒人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