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說要給允礽換個住處,這個住處在胤禛第三次派人去上飼院找過允礽之后總算是被定下來了。
先帝在時曾將允礽軟禁于咸安宮,胤禛想了又想,還是覺得既然就連先帝都覺得那兒好那他也就不不換了,還讓允礽從上飼院搬出來住到咸安宮去便是了。
這事定下了,胤禛心里的一塊大石頭才總算是落在了地,他終于能騰出手辦別都事了,這頭一件就是讓人去看一看封后大典籌備的如何了。
封后大典是僅次于登基大典的大事,胤禛雖忙,卻也沒將此事忘在腦后,每隔上一段時日還是會過問一次的。
他每過問一次蘇培盛就得往禮部和戶部跑一趟,這次也是一樣。
他頭一次往這兩部跑禮部和戶部的官員們還對他客客氣氣的,后來他來的次數多了,他們也就都習慣了,都開始同他插科打諢了。
能做官的,就沒有傻的,最擅長的就是察言觀色,他們看蘇公公這回臉色不對,就知道皇上此次讓他來走這一遭可不是讓他了看看這么簡單,皇上這是讓蘇公公來催他們快些呢。一眾官員們想。
可這事能怪他們嗎,要不是皇上一而再再而三的說封后大典務必不能出錯,還一定要辦得隆重和盛大,這事根本不可能拖到現在。
再則說了,這事真要怪也得怪欽天監那一幫子人才是,封后大典的日子他們算來算去挑來挑去卻怎么都定不下來日子都沒定,他們這邊也就更定不下來了不是。
他們都能想到的,蘇培盛這個人精這么可能想不到,欽天監他也是去過好幾回的。
不過雖然欽天監的官員們也都對他客客氣氣的,他卻總覺得他們有點兒神神叨叨的,所以他能不去就盡量不去,就算去了也是能少說話就少說話。
胤禛騰出手了,大臣們就該忙起來了,他也沒那個閑工夫一個一個的召見,干脆戶部的,禮部的,還有欽天監的都召見了,當著他的面,他倒要看看他們還敢不敢推來推去。
在這件事情上胤禛還真就沒猜錯,被他召見的這幾位大臣還真就是打著在大事上不敢撒謊在小事上能推就推的主意的,至少他們踏進養心殿之前都是這么想的。
等他們在半路遇上的時候他們就預感到事情不妙了,等他們發現他們這根本就不是巧遇,他們要去的的確是同一個地方的時候他們就都已經開始思索起了應對之策了。
等他們進了養心殿之后發現這大殿之上就四個人的時候,他們先是松了一口氣,等他們想明白為何連蘇培盛都沒在此處時,他們就又緊張起來了。
胤禛和這三人究竟都說了什么除了他們四人無人知曉,反正自那天起戶部和禮部的官員們關系愈發好了,就連欽天監的官員們也不那么神龍見首不見尾了,該出現的時候他們還是會出現的。
就這樣這被雨驟念叨了不知多少遍的封后大典終于來了。
許多年后旁人提起這次的封后大典,都會感嘆一句隆重和盛大,然而秀玉再提起這次的封后大典還能想起的也就只有一個字,那就是累。
她都習慣了早睡晚起了,平日里也無人敢輕易擾她,突然一大早就被人拉起來梳洗打扮,要不是知道今天是個大日子,她肯定是要再躺回去的。
當她看清了宮人們端著的托盤里放著的東西有多少的時候她就更想躺回去了,不過她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也只能起來了。
她終于把那件試了又試,改了又改的朝袍穿在了身上,不過她并沒有長舒一口氣,因為她知道這才剛剛開始,她要穿戴的東西還多著呢
穿上了朝裙,又穿上了朝袍,接下來就該穿朝卦了,等朝卦穿完這披領也就有了,這衣裳才算穿好了,不過穿好了并不代表就穿完了,她還有好些配飾要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