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要是真跟她商量了這事恐怕不會這么快就定下來,她肯定是要再想想的。
胤禛大概也知道她這是心病,想著心病還須心藥醫,干脆快刀斬亂麻,自己就把這事給定下了,她知道的時候就是想改也來不及了。
不過這兩個字的意思都挺好,她還真沒想過要胤禛改,所以這事就算是定下了。
朝堂之上這次可沒上次熱鬧,甚至可以說是上次有多少人反對胤禛封允祥鐵帽子王這次就有多少人贊成胤禛追封弘暉這個早逝的嫡長子。
而且上次反對的,和這次支持的剛好是同一波人。
他們也知道他們上次在朝堂上爭得太厲害了,而且他們最不該做的就是到怡親王府去拜訪。
現在好了,怡親王成了鐵帽子王,皇上還記住他們了,他們沒吃著羊肉反而惹了一身騷,別提多后悔了。
這種時候,皇上要追封嫡長子,他們當然得贊同,不然皇上就是再寬宏大量怕是都要發作他們了。
他們不贊成皇上封這個鐵帽子王是因為他們怕怡親王有了更多的權柄之后辦起差來更加不管不顧,那他們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追封弘暉阿哥這事和封怡親王做鐵帽子王不一樣,弘暉阿哥都沒了多少年了,皇上就是再怎么封,與他們而言都沒什么妨礙,封就封了,他們當然贊同。
他們對這事這么積極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都知道皇上追封完弘暉阿哥之后怕是就要封太子了。
皇上登基也好幾年了,這太子之位一直懸空也不是個辦法。
他們不是沒有上書奏請過皇上,請他早立太子,可皇上對這事的態度就是,折子他看了,答復他不給。
這事是國事不假,可只要皇上一日不松口,他們就得為這事發一日愁,也就是皇上膝下的皇子不多,就兩位,他們選起來也不算太難,要是像先帝那樣有這么多皇子,那他們才真是要愁呢。
朝堂上之所以一有事就這么熱鬧是因為只要有人一提起太子二字文官和武官就得掐起來,且是不分時間不分地點的掐起來。
畢竟他們要朝堂上當著皇上的面都敢掐起來,皇上不在,他們當然敢再任何地方掐起來了。
文官們選擇追隨四阿哥,是因為他學識淵博,博聞強記,溫文有禮,不管怎么看他都比五阿哥更合適坐那把椅子。
武將們就不這么覺得了,他們覺得五阿哥聰明伶俐,十分機敏,沉著冷靜。
都是皇帝的兒子,他為什么就沒資格坐上那把椅子呢,難道就因為四阿哥從前被先帝教養過幾日,五阿哥沒有嗎?
雖然他們都知道不該這么想,可他們還是會忍不住想,四阿哥出生被接到先帝爺身邊的時候先帝爺其實都已經不怎么住在宮里了,這就表示他其實對宮里的這一切已經厭倦了。
都這樣了,還指望先帝爺像教允礽那樣教四阿哥,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