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大數據修行如果想要再創新高,就必須從想象力著手。
人類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們應該與自然協同,融入自然,然后調動自然的力量。”
大師兄悠悠問道:“那如何融入自然呢?把自己埋在春天里?”
周圍人頓時笑了。黃麗麗開口了,“我覺得可以綜合大師兄二師兄的想法。
其實我也有一個想法,就是從情感入手。情感,是靈魂獨特的表達方式,而這個可以直接融入自然。
我們喜歡山,喜歡水,就是情感與自然界的交融。
但如何將情感和自然徹底聯系起來,我暫時還沒想到。”
龍玉川酷酷的開口了,“大家考慮的太復雜了,我們是強大的科技文明,考慮什么自然環境。
直接用大數據修行構建機器邏輯不就行了,我已經有了一個研究成果。
我構建了一個最簡單的螺旋槳的機器邏輯,可以直接模擬出螺旋槳的能力。大家看好了。”
然后楚飛就看到這個龍玉川身不動影不搖,人就憑空懸浮起來,而周圍卻有強大的風壓出現。
這和12.0的"飛行"理論截然不同,那是利用流形的算法升空。眼下是模擬了螺旋槳的升空理論。
也許是因為傳承的原因,楚飛此時看的分明:對方體內的能量和算力直接驅動了風的流動。
這樣說有些籠統。
詳細來說,直升機想要升空,需要發動機輸出動力,通過傳動裝置驅動螺旋槳旋轉,螺旋槳將空氣下壓,獲得升空的反作用力。
在這個過程中,發動機輸出動力,就是一個數學理論上的“解”,
傳動裝置,傳動了“解”;
螺旋槳將發動機的“解”轉換成為升力的“解”,最終讓直升機起飛。
而龍玉川現在的升空邏輯是:用算法和能量模擬了動力、傳遞、螺旋槳的情況后,直接輸出了最終的“升力之解”,直接驅動了空氣,獲得了升力。
從機械理論角度,這是不可能的。想要驅動空氣風力,必須有轉動部件。
但從法則角度考慮、從數學角度考慮,是可以的:我給出了最終“解”,世界就應該按照我給出的“解”去運行。這,就是法則,這是12.0以后、甚至14.0以后才具備的能力。也就是說,現場討論的眾人,修為都不低。
而龍玉川也是通過這個案例表示了,人類如何利用大數據修行來影響外界。
隨后其余人挨個發言,大家開始討論起來。
討論了幾乎一整天時間,當大家幾乎沒有新的想法時,任逍遙開口了,“好了,今天就先討論到這里,我做一下總結。
新的功法,需要尋找所謂的"真意",而大家的觀點普遍是拓展自身,與自然交互。不同的是,有的贊同溫和的交互,有的贊同征服式的交互。
那我們可否將所有的內容匯總起來,我們掌握了強大的科技力量,讓自然界不得不順從我們?
可以參照一個"核恐怖平衡"的理論。因為大家都有高科技的核彈頭了,能相互毀滅了,這世界反而和平了。
放在這里就是:我們掌握了強大的科技,但我們并不會去破壞自然,自然卻對我們前所未有的友善。
這說法不太通暢,但道理就是這個道理。
好了,有什么問題都留著,散會。下次討論,一個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