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日工程副總工程師】
是金子總會發光。短短一年多點的時間,楚飛的職務就從“納米技術部副部長”,火箭提升到副總工程師,在科研方面,地位僅次于薛星宇。
在整個太空母艦編隊中,楚飛的地位大約與副艦長伊興英相等。上面只有兩個人,艦長莫文強、以及總工程師薛星宇。
理論上,地位最高的當然是薛星宇;但因為薛星宇“修為等級”不如艦長莫文強,所以兩人實際上是平級,有問題相互協商。
修行者,總是習慣用修為來排資論輩。
楚飛來到后,陸續有人到達,不一會就坐滿了二十多人,全都是研究精英。
投影出現,展示了一艘特殊的空天飛機。這飛機呈現大三角造型,背后有大大小小12個發動機。
這空天飛機表面,更有很多“高低起伏的毛刺”。若仔細看,能看到分成三個層次。
空天飛機,顯然是大氣層內使用的,可既然是大氣層內,為什么要有“毛刺”?
看到如此特別的飛行器,大家卻習以為常。
薛星宇開口了,“諸位,探日三號飛行器,順利返回。我們,成功了!”
隨即畫面變化,出現了返回后的空天飛機。
此時的空天飛機表面的毛刺融化大半,只有最低的一層沒有融化。飛行器表面也不再光潔,而是出現很多斑點,像是冷卻的焊渣。
但飛行器整體結構完整,表面呈現完美的流線型。
眾人紛紛鼓掌,隨后大家看向楚飛。
眼下這架空天飛機,是探日工程最新的技術,而其中大半關鍵技術,竟然來自楚飛。
想要在恒星中探索,最重要的就是“保溫”、保證低溫,保證機器的良好運行。
而眼下這個白矮星,表面溫度過萬,什么常規材料下去后,分分鐘消融。
此前探日工程雖然成功登陸、并取回了一點材料。但代價太過沉重,以至于這種活動只進行了一場。
那次成功,是這樣做的:從高空丟下一艘特制的飛船,在飛船融化之前發射一顆超級火箭。
丟下的飛船,質量超過十萬噸;發射的火箭質量為1200噸;最終只有一個小型火箭抵達近太空,然后以發射炮彈的方式,將了15千克的材料拋出。
此時這材料還遠遠沒有達到恒星上的第一宇宙速度,還是無人飛行器掠過,“撿到”了這點材料。
總之結果就是:用十萬噸高精密的裝備,換了15千克材料!
其中的耗費與代價是超乎想象的。
之后大家不是不想再次登錄,但技術不成熟,只能堆材料,堆材料就要燒錢。按照先前的那種燒法,整個太空母艦編隊燒完了,撐死也就能得到一噸材料。
一噸,能干啥。搞研究的話,先前的那點已經夠了。
總之探索情況就是:一籌莫展。
直到楚飛來到,帶來了全新的“超維算法”。用納米技術和編程技術相結合,打造“科技的法寶”。
飛行器上那些“毛刺”,其實是陣旗,撐起了一層層防御,隔絕高溫。
整個恒星都是一個超級生命能量源,而陣法技術可以利用這些能量。
同時飛行器內部,還有空間膠囊技術,內部存放了大量的水分用作冷卻劑。
這種技術在研究室中迭代十幾次,實際測試兩次,這是第三次測試,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