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后,楚飛的“硬度”再次提升。
此時楚飛外表納米液金的硬度,已經超乎極限,更有超維技術輔助,大地在楚飛面前好像水面一般,可以自由穿梭。
只一天時間,楚飛就來到了八百公里深度。
此時壓力已經逼近三十萬個大氣壓了,超過預期——按先前的估計,1000公里深度才能達到三十萬個大氣壓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大地內部物質密度增加了,導致壓力增加。
越是深入大地,高密度金屬物質越多,加上本身壓力的擠壓,導致此時周圍的平均密度已經達到7克\/立方厘米,接近鐵的密度了。
楚飛大概估算一下,深入一千公里的話,密度能達到9克的樣子,密度會超過銅,而壓力也將達到40萬個大氣壓力。
此時楚飛也感受到了吃力。
這一刻,楚飛忽然有個疑問:這大地
可想想已經到了這個深度,再堅持一下吧,來都來了。
其實薛星宇等人也建模分析過了,認為可能性很大。
按照最近的、最理想的情況分析:當年的薩隆文明可能在大型礦山上建立了類似種子庫這樣的設施,但后來因為大地沉降,礦山逐漸降到了地殼內部。如此也能解釋為什么找不到通道痕跡。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情況,實際情況如何,誰也不知道,所以這次探索依舊是一次賭博。
一邊前進,楚飛一邊嘀咕:“別人的賭石最多幾米大小,我這賭石起步都是十公里大小。”
隨著深度增加,楚飛的速度越來越慢。
從地表到八百公里深度,楚飛用了一天時間;
但從八百公里深度到一千公里深度,楚飛用了半個月。
這一路上,可以說是一路走一路修行。
當終于抵達目標的礦山后,楚飛緩緩向礦山內鉆入,同時利用聲波對四周偵查,還有利用透視能力掃描四周。
忽然,楚飛一愣,聲波偵查發現礦山內部有規規矩矩的東西,明顯是人造物!
中大獎了!
楚飛大喜,隨后激動不已。
只是隨便找了個比較適合探索的“礦山”就有發現,那剩余的呢?
思考中,楚飛已經開始集中聲波仔細偵查起來。
就目前來說,想要探查十幾公里的高密度的礦山,聲波依舊是最好的手段。那透視的能力,在當前環境下要打個對折。
通過不同頻率的聲波,楚飛漸漸將眼前這座礦山的情況摸透了。
十幾公里的一體化礦山中,零散分部著7個大小不一的“足球”,那是一種正六面體組合而成的“近似球形空間”。看上去很像是足球烯的超級放大版。
最大的150多米直徑,最小的也有五十來米。
不用說了,這肯定是人造物。而在啟明星上,除了炎黃人之外,就是22億年前的薩隆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