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發現,讓楚飛驚喜莫名。保存了22億年的文物啊,竟然真的存在。
22億年,這可是足夠海枯石爛的時間了。
“看來當年薩隆文明還真不一般!”越是了解,楚飛對于這個所謂的薩隆文明就越是震驚。
雖然薩隆文明到全員轉變成為圣靈的時候,都沒有踏入星際時代一步,但他們卻已經獨霸自己的恒星系。
嚴格來說,薩隆文明是太空文明巔峰、距離星際文明只有一步之遙,而且是一個發展了百萬年的文明。
而根據楚飛接觸到的炎黃文明資料看,其實太空文明和星際文明之間差距的,就是星際旅行這個技術。
而掌握了星際旅行技術的文明,戰斗力、科技水平不見得就全面超過太空文明。
薩隆文明就是這個例子。薩隆文明在超維屬性、物質結構等方面的研究,甚至超過炎黃文明。楚飛之所以能從薩隆文明的技術中獲得靈感,是因為有些技術真的很牛。
不說別的,全員靈魂化、構建全球化的秘境,躲避恒星爆炸,這種技術和手段,幾乎就是舉國飛升的現實版。
別管曾經的薩隆文明為了這個技術犧牲了多少人、付出了什么樣的代價,就說這個技術牛不牛吧。
現在,楚飛似乎又找到了一個寶藏。
身影在堅硬的礦山中穿梭,楚飛很快就來到最近的空間旁邊,眼下這個空間只有53米的直徑,近距離觀察能發現隱隱有些變形,但整體狀態良好。
將周圍的巖石清理少許,楚飛打開一點光芒,看到了銀灰色的表面,表面已經出現一層層松散的片狀碎屑。
用手捻了一下,楚飛就知道,是碳元素。而根據電磁感知等的探查可以知道,這個球形空間的外殼,是某種類似碳纖維的造物。之所以是一層層的,是因為用了復合技術,這是多種碳元素材料構成的。
隨后楚飛啟動透視能力,但發現透視能力失效了。
失效的原因,就是因為眼下這個空間的外壁采用了復合結構,一層層的不知多少。
楚飛再次探查了一下周圍的“泥土”,發現了問題。
周圍的泥土有差不多三米厚度,都是崩潰后的碳素和礦石等混合而成。
也就是說,22億年的時間里,眼下這個空間的外壁,已經崩潰了三米之多,而剩下的還不知道有多厚。
再次檢查一下外壁,楚飛發現每一層復合材料的厚度,竟然不足0.1毫米!隨便一點碎片都有十幾層厚度。
“這技術絕不簡單,而成本,怕是超乎想象。”
繼續用聲波探查,漸漸掃描到了內部的情況。剩下的壁厚竟然還有兩米之多,而且楚飛圍繞這個空間轉了兩圈,兩道軌跡呈現“十”字交叉,結果依舊沒有發現入口。
“全封閉的球體?”回到起點,楚飛皺眉思考,“難道里面的東西是直接包裹其中的,而非后期塞入的?
還是說如同春蠶結繭一樣,從外向內建造?但這個可能性不大,這樣的工程需要龐大的生產設別、能量、原料,這個小小的空間可放不下這些設備。
或者用了什么納米機器人技術?”
楚飛沒有貿然破開外壁,而是仔細檢查起來。
這樣經歷了22億年的寶貝可不多,而且里面的東西一定不簡單,說不定就有自毀機制等等。所以,小心為上。
人家都等了22億年了,我拿出幾天時間來仔細檢查,很合理對吧。
楚飛開始仔細檢查起來,電磁感知、紅外線感知、超聲波感知、甚至還有紫外線探查等,都用了出來,還拿出了不少科學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