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學理論計算,星辰的質量達到木星質量的13倍,就有可能導致星球內核產生核聚變,產生微弱的熱量。這里說的是質量,不是直徑或體積。
這種剛剛能夠進行核聚變的星體,地核溫度很高,但外層溫度卻很低,理論認為,這種星體的外層非常適合生命存在。
而眼下這個星球,似乎就滿足這個條件。表面溫度3攝氏度,而核聚變反應的溫度怎么也得400萬度。
核心之外,溫度會驟降。楚飛簡單計算后認為,這個星球距離核心16萬公里以后的溫度,能維持在40度以下,直到星球表面。
也就是說,初步估計,這個星球有兩萬公里高度的生命層!其生存空間體積,足有地球的百萬倍!
一個褐矮星就相當于百萬個地球。這就是為什么炎黃聯邦一直在尋找褐矮星、并且嘗試人造褐矮星的原因。
要知道,炎黃聯邦巔峰時候擁有的生命行星總數量,估計也就百萬級別了。
所以看到褐矮星,楚飛當然要減速觀察一下。哪怕拿出三五年時間來,都很值。
飛船減速、然后反向加速,等靠近星球后再次減速。最終,楚飛用了四個月時間,才終于靠近,并環繞當前的星球轉圈。
此時楚飛對當前星球進行了詳細偵查:
直徑約35.7萬公里、15.89個木星質量、6.37倍地球標準重力,表面風速2.6~417米每秒;
直徑之所以不精確,是因為眼下是氣態行星,對氣態行星表面的定義,科學界是有分歧的。
有人以地球標準大氣壓對應的空層,作為表面;有人認為應該以地球平流層大氣壓力對應的空層作為表面。當然也有人以地球80公里高度、近真空的狀態作為表面。
這里楚飛選取了第一種測量方式,也就是以標準大氣壓所對應的空層作為表面。這種定義有個好處,更適合地球人的思維習慣,也更容易理解。
如果這樣計算的話,這個星球表面外的“大氣層”還有五十多公里。
飛船在距離“表面”一萬公里的高度環繞飛行,環繞速度約106公里每秒。
而后楚飛從飛船后面打開艙門,向星球丟了一個探測器,好吧,飛船上沒有準備探測器,但有航天飛機,這是作為"逃生飛船"使用的。
眼下遇到了褐矮星,完全值得楚飛用掉一架航天飛機。
對于陌生的星球,探索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楚飛要確定,自己進入這個星球后,還能否離開。這就要說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極限問題。
常規化學燃料的噴射速度極限,是10公里每秒,這意味著如果星球的環繞速度大于10公里每秒,化學燃料驅動的飛行器就無法擺脫星球,會被自重給牢牢的束縛在星球表面。
眼下這個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遠遠超過地球,如果使用化學燃料,注定無法擺脫星球。
所以面對這種引力超大的星球,楚飛也不敢直接沖進去。這要是出不來了,那不抓瞎了。
雖然說楚飛探索過騰龍星系的恒星,更從恒星上撈取過強子材料,但對超大執行星球的探索,永遠都要小心為上。
更別說這個星球表面的風速,最高都超過地球的標準聲速340米每秒。還是很危險的。
在進入之前,必須先測試一下。而且飛行器內,還有楚飛的分身。
不過楚飛發射的航天飛機,燃料用的是電漿發動機技術,原則上問題不大。
飛行器緩緩減速,隨后被星球引力捕獲,漸漸墜入下方暗紅的星球中。
整個星球表面都是褐紅色,因為云層飄蕩,因此看起來有些斑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