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不平返回正堂之時,恰逢左冷禪面色凝重的從偏廳出來,并通知說教主召見定閑。
看著定閑前往偏廳的背影,封不平不由暗暗疑惑,不是應該先召見玉音子,商議借助泰山派的勢力,控制山東沿海港口,接應臺灣水師登陸么
怎么反而先召見定閑呢
恒山派盡是女尼,又信奉佛門觀世音,絕不會參與軍隊廝殺,在起兵后能有什么用
若說戰陣廝殺,當屬嵩山一脈弟子最為如魚得水,沉重闊劍大開大合,幾類大砍刀,再披上精良鐵甲,各個都是冷兵器戰場上沖鋒陷陣的好手,更兼有左冷禪這等智勇雙全、威望崇高的統帥,建功立業不在話下。
當然,岳不群絕不會允許左冷禪仍舊掌控所有的嵩山弟子,只允許他從嵩山千余精銳弟子中挑出三百人作為心腹親信,再向他足夠的兵器甲胄、馬匹糧食,命他借助從前嵩山派的金錢和人脈,在河南招募一萬大軍,攻占開封城,殺死城內藩王周王,以示反明決心。
剛剛左冷禪之所以臉色凝重,并非是在猶豫是否殺死藩王,徹底絕了與明廷講和之路,而是在思索如何挑選三百親信弟子,他們可是今后他麾下大軍的核心骨干。
不可否認,作為一軍骨干,這三百人最好是要對他忠心耿耿,且又才能出眾,但這只是想想罷了
若是他真敢挑選三百個對他忠心不二的精銳弟子,恐怕他們一行回到嵩山之日,就是他左冷禪喪命之時
只因如此施為,乃是明明白白的告訴岳不群,他一刻都不想屈居岳不群麾下,并迫不及待的想要脫離岳不群的轄制,回嵩山單干
就算一個庸主也不會縱容這種居心叵測又毫不掩飾的屬下,何況精明如岳不群乎
而岳不群之所以能夠接受野心勃勃的他,還讓他獨當一面,主持攻略河南,就是看重他左冷禪的武功才智,堪為優良將帥,可以為全真教沖鋒陷陣,攻城略地,要是他一開始就不想為岳不群賣命,不想為全真教奪取絲毫利益,那他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反之,只要他為還忠實的執行岳不群的命令,乖乖為全真教打工,開辟功業,就算明知他野心勃勃,不甘人下,在全真教未竟全功之前,岳不群也不會殺他,而是會牢牢限制他,榨干他所有的價值
此乃上乘御人之術,自吹自擂者亦浮夸為帝王心術
左冷禪到底曾經掌控諾大的嵩山派,號令近萬豪杰,深明此間利害門道。
再三琢磨之后,左冷禪決定所挑的三百嵩山一脈弟子中,一心忠于他個人的占六成,心思偏向全真教的占四成,這樣既能保證他的命令能夠得到迅速有效的執行,又能讓岳不群暫時放心,拿捏的恰到好處。
實際上,這只是一種政治表態,是雙方心照不宣的合作基礎罷了,畢竟憑他左冷禪的心計手段,一旦率軍在外時突然反叛,僅靠心向全真教的那四成弟子根本阻止不了
一進門,定閑就看到岳不群側立在窗邊,正含笑迎候著自己。
沐浴在清明的月光中,他雙眸清澈無比卻又深邃難測,唯余瞳孔時不時會閃過細微至幾可忽略的紫茫,溫玉般的面容上泛著一層瀅瀅晶瑩流光,顯示其玄功修為已達不可想象之境。
定閑心知,若非有充滿自然靈機的月光照耀反射,僅憑她一流中段的功力根本看不出岳不群內斂之極的氣機靈光。
如此自然而然體生寶光之神奇景象,即使以定閑的心性,亦不禁按照她今日閱覽的全真混元真經來揣測岳不群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