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類似藝術家、科學家這般創新及研究的恒久動力,數百年來陰癸派的武功一直原汁原味兒,無負魔門正宗之名
反之,武功氣質及行事風格與魔門其余諸宗格格不入,傳人又偏愛自命風雅、獨來獨往的花間派,自然就有些游離于魔門邊緣,頗有些既在魔門之內,又在魔門之外的味道
同樣如此的,還有補天閣,甚至補天閣的刺客不僅獨來獨往,還見不得光,所作所為從來都是無組織無紀律且又最偏激的獨走,可謂比花間派更邊緣,更不受魔門主流待見。
補天閣的傳承源自游俠刺客,或可算是古劍客的一脈。
游俠刺客文明的歷史亦屬悠久,春秋戰國之世,刺客可以堂而皇之活動于主流歷史,但隨著大一統帝國的建立,刺客們的黃金時光隨之嘎然而止。
刺客們一下子由門客甚至是國士的上層社會淪落為遭受主流社會排斥的邊緣團體,無奈轉入地下活動之后,刺客們本就異于常人的心理愈發極端,愈發偏向黑暗冷酷,成為孤獨的死亡使者。
然而換個角度,看似頗為多余的刺客也可以算是人世間的局外人,旁觀者清,更能發現人間道的毒瘤,亦謂之天道大勢的多余者。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補天之道,正在于順天應人,刺殺干掉這個人間道的毒瘤,而很多時候,這個毒瘤就是皇帝本人,至少也是一方霸主。
這是原本的補天閣理論真髓,比之最初的士為知己者死更上層樓。
可惜大多數補天傳人并不能奉行不誤,而是沉迷于私心私利之中,所刺殺的對象多為草莽之輩。
補天閣的修行系統原本包括潛伏、易容、劍術、輕功、毒術、語言、幻術、開鎖乃至醫學解剖等等方面,要旨在于一擊不中,遠遁千里。
可謂行走在黑暗中的死亡使者,行事陰暗詭秘,專注于死亡之道,補天心法及所修真氣著實死氣陰森。
不過,當年補天閣宗主李淑莊退出魔門,所交還給慕清流的只是補天閣歷代持有的一卷天魔策,其中所述,主要是補天之道的義理及融合劍術、輕功、幻術的武功補天心法、幻影劍法、幻影身法。
至于其余的刺客必修課,實在繁瑣復雜之極,非是一卷天魔策所能盡載,應該也是由補天閣歷代傳人遺留的諸多手札記述,卻未曾落入慕清流手中。
當然,在易容、毒術、語言、醫學等方面,花間派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們自認比之補天閣的刺客更在行。
恐怕這也是慕清流單單只要了補天閣最核心的天魔策的原因。
而花間派的武學札記僅有石之軒面前的這百余卷,或許算不得多,可詳述縱橫之術及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易容、語言、醫學毒術的諸多雜學的書籍
石之軒抬起頭來,入目處的黑暗中,影影綽綽可見一排排密集書架,花間派獨門秘制防腐防蟲劑的清香氣息充斥整個地下室的寬闊空間。
無人敢小覷藝術家的收藏癖,所謂的書山學海,不過如此
今時今日,花間、補天這同屬魔門獨行者的兩派傳承匯聚于石之軒一人之身,依照常理,他在魔門中就該更孤家寡人了。
然而事實上,他也是這般打算的
一旦沉浸入花間、補天的智慧之海深處,石之軒再不知時間流逝。
不知不覺間日月交替,夏去秋來,已是八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