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涼風習習。
住持道顯出了禪房,抬頭望了一眼皎皎高懸的中秋圓月,悠然漫步,深入后院竹林,來到一棟簡陋竹樓。
一位中年僧人長身靜立在樓側走廊,目光一動不動的望著皎月,左手輕放胸前,撥弄念珠,無盡清輝灑下,似為他披上一層熒熒紗衣,清凈無塵之感油然而生。
道顯見此平淡空靈之象,立知師兄在其體性清凈,體與佛同的修行之途上更增精進,不由暗暗贊嘆師兄慧根非凡,難怪能得師父青眼有加,傳承衣缽。
不過,一想到早上受戒剃度的那個小沙彌,道顯不由禪心微顫神秀靈慧如斯,遠勝于任何絕世佳材,若非佛道高人轉世之靈童,又是何人收得如此佳徒,合該我禪宗大興于世
竹樓上的中年僧人轉過身來,看著道顯微微搖頭,輕輕一嘆,“道顯師弟,你的心亂了”
道顯身形一顫,聚念收心,輕輕吐氣,雙手合十,向著中年僧人微微一禮,“多謝道信師兄點醒”
竹樓上的中年僧人,正是禪宗四祖道信禪師,與三論宗嘉祥大師、華嚴宗帝心大師、天臺宗智慧大師并為如今佛門燦燦升起的新一代高德神僧
道信微笑道“今日你將那本經書送與他時,他如何反應”
道顯答道“他并不知那是師兄你的修行手札,其中記述著我禪宗真髓,多半以為只是一本普通佛門心法,反應甚是平淡。”
道信失笑搖頭,“師弟著相了
我禪宗真髓,旨在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明心見性,現身成佛
手札所載,不過是貧僧總結自身日常修行的些許體悟,實乃一家一姓之偏,非是什么甚深般若,亦非人人皆可參照修行之正法。
那位小沙彌能夠從中悟得幾分真果,皆屬其慧根緣法,恐非手札之功”
道顯并未私自翻閱那手札,聞聽此言,不由若有所悟禪宗重心悟不重成法,高僧的修行手札,乃是佛法禪意與武功心法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
鑒閱者若不能以自身心境契合此間佛法禪意,就算參悟一百遍,也難有所獲。
反之,一旦有所領悟,也就證明其人慧根深蘊,頗具禪心,與佛法緣分匪淺。
道信又沉吟道“不過,我特意將手札署名為達摩智慧心經,而他既天資聰穎,見得達摩二字,該當能夠猜得些許禪機,卻又無動于衷
若非他心無掛礙,不縈于懷,便是城府深沉,亦或二者兼有”
道顯聽得如此分析,并不在意,剛剛得了道信提點,他已明白,不論大德性格如何,正直或奸猾與否,終究只是一時表象。
若大德真能從道信的手札中有所領悟,明了些許佛心禪意,心性自會漸漸修正,步入菩提智慧之門,而若大德難以領悟分毫,始終是個普通沙彌,于禪宗何損之有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心心相印,見性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