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當和尚都是善男信女啊”
岳山苦笑道“你這是借花獻佛,惠而不費,將和尚一掌擊敗我的事宣揚的滿江湖都知道,用我十多年積累的名聲鑄就和尚的聲望,拍和尚的馬屁,讓和尚原諒你
你倆倒是皆大歡喜,唯一損失的是我”
陸鯊胡亂搖頭,“這本來就是事實嘛
誰讓你自己找打,偏偏還打輸了,不僅輸了,還輸得這么慘一招,一招啊”
殘陽如血,紅霞漫天。
成都城外,石之軒手持松木禪杖,漫步在古柏叁天,竹樹蔥籠之中,忽見前方紅墻環繞,佛塔凌空,寺樓巍然高大,便知到了地方。
一個月來,他從武陵至成都的路上,每遇大型寺廟,都會入寺觀賞一番,若是寺內有精通禪理的高僧,還會掛單小住兩天,與之論禪。
然而他真正的目的地,終是這成都城外的已有一百四五十年歷史的古寺“大石寺”。
好在但凡大型寺廟,大多財資充裕,不拒云游僧人白吃白住,在石之軒遞上度牒,按資排輩之后,便順利在寺中掛單,安住下來。
除了藏經重地,寺中其余殿堂皆可任他參觀。
大石寺由山門殿起,接著是天王殿、七佛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殿堂重重,雖及不上三論宗棲霞寺、禪宗定山寺的結構復雜,造型優美,但亦是宏偉壯麗。
在主殿群成行成陣之旁,萬千竹樹中聳起一座高塔,份外具有氣勢。
當然,這些宗教建筑掃一眼便罷,石之軒在殿堂長廊穿行許久,終于來到此行最終目標所在羅漢堂。
大殿塑像羅列,分作兩組,中央是數十尊佛和菩薩,以居於殿心的千手觀音最為矚目,不但寶相莊嚴,且因每只手的形狀和所持法器無有相同,令人生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感覺。
五百羅漢分列四周,朝向中央的塑像,形成縱橫相通的巷道。任何人在此,都仿似置身另一個有別於現實的神佛世界。
身旁的塑像在透進來的夕陽黃輝掩映中,造型細致精巧,色澤艷麗,無論立倚坐臥,均姿態各異,仿若真人,神態生動,疑幻似真。
當來到千手觀音座前,四周盡是重重列列的羅漢佛像,有若陷身由塑像布下的迷陣中,那感覺實非任何言語可以形容萬一。
石之軒非是徐子陵那種什么都不明就里的野路子,自然知道依照鳩摩羅什親繪手本所制的這五百羅漢塑像究竟代表了什么。
如今的中土佛門諸宗,越是傳承悠久,受中土道門影響就越重,乃至宗內所傳承的武功,名雖佛法禪功,實則道門玄功。
對于石之軒這等深研過佛法的道門教主級的人物來說,這些經過移花接木的功夫,并沒有太大借鑒意義,反而是原汁原味兒的天竺武學,更能讓他真正體悟佛門正宗武學的精髓。
然而兩三百年,來中土傳法的天竺高僧,唯有三人可稱為窺得了天竺武學的正宗妙諦,即鳩摩羅什、達摩、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