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邕饒有興致道“愿聞其詳”
石之軒沉吟道“不知陛下是否發現,自佛門在中土生根發芽,乃至大興于世,這數百年來,屢有道門高人剃發受戒,轉投佛門,卻罕有佛門高僧重新蓄發,轉投道門。”
宇文邕稍一回想,不由頷首道“確有此事”
石之軒斬釘截鐵道“此乃關鍵所在
中土文明源遠流長,已有數千年之久,神仙之說古已有之,非是始于道家。
隨后飽學之士不滿足于凡俗權位名利,開始追求長生修仙之法,將黃老、莊子之學奉為經典,乃有道家玄學之說,但仍屬一家之學,未曾大興于世,亦未有出世、出家一說。
乃至漢末,才有精通玄學且居心叵測之人,篡改玄理,愚弄百姓,組建所謂的道家教派。
然而事實上,絕大多數欽慕玄學,專注修道之士,仍是個憑自愿,均為在家修行,與平常的士農工商無有區別,亦無有特權。
直到佛學傳入中土,獲得歷代帝王青睞,廣建寺廟,修筑佛像,大行于世,且有了免稅之權。
道教派系中某些貪戀權位富貴之人受此啟示,諂媚帝王,才同樣有了廣建道觀,修建神仙之像,編排神仙譜系之舉,并同樣獲得免稅之權。
所不同的是,時至今日,道家絕大多數修行者仍在民間,仍照常娶妻生子,交糧納稅,少有真正入住道觀,清靜孤修之人。
然而佛教不同,佛教從一開始,就是以度化信眾遁入空門為目標,入住寺院,實際上又據有大量土地免稅避稅,使得朝廷損失大量人口及稅賦。
方今天下的實情就是,道觀里的人僅是修道者之中的少數,而寺廟里的人則是學佛者之中的大多數。
帝王信佛者,有梁武帝那般屢次出家為僧,入住寺廟的,而帝王修道者,最多給自己加個道教神君的頭銜,或是在后宮練練丹藥,幾無入住道觀的
凡此種種,無不證明,道教組織松散,來去自由,反之佛教組織嚴密,戒律森嚴。因而才屢屢有道門高人轉投佛門,而無佛門高僧轉投道門。
以此推之,很多道門中人,看似身在道門,實則心屬佛門。
若是陛下著手斷絕佛、道二教,佛門損失慘重,道門無動于衷,然而佛門卻未必會直接出手戕害陛下,反是很可能指使披著道門之皮而心屬佛門之人來對付陛下。
一旦得逞,既可使大周斷絕佛教之舉無以為繼,又可嫁禍給道教,令道教雪上加霜,實乃一石二鳥之計也”
宇文邕一奇,反問道“為何不會是道教嫁禍佛教哩”
石之軒笑了笑,“只因佛教有主事的教主、護法,而道教沒有。”
宇文護眼神縮了縮,想起了那所謂的武林兩大圣地,隱為白道武林之首的慈航靜齋和凈念禪宗
沉默許久,宇文邕問道“先生可有意在朝中為官”
石之軒先是點頭,又是搖頭。
宇文邕不解“先生這是何意”
石之軒道“在下無意于參與朝政,但若陛下將來率軍討伐北齊、南陳,一統天下,在下愿在陛下身旁參贊軍機。”
宇文邕眸中閃過若有所思之色,斬釘截鐵道“這一天絕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