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二人只做到了謀周、齊兩國之戰這一域,而未曾做到謀天下之全局。
正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不管怎么說,周、齊合計二三十萬大軍的大戰規模,放眼天下也是一等一的盛大戰爭,其勝負足以影響整個天下的局勢,亦會引得天下各國密切關注,看看是否有分一杯羹的可能。
因而北周戰略指導者絕不能僅僅著眼于一城一地、一戰一仗的勝負得失,須得放眼天下,全盤考慮。
畢竟,中土及周遭并非僅有周、齊兩國,反而是群狼環伺,北周此次東征若想成功吞并北齊,則王見王的決戰只能完勝而不能慘勝,否則不僅有功敗垂成之虞,還可能為他人做嫁衣。
比如同樣熱衷伐齊的南陳,以及一直對周、齊中原繁華之地虎視眈眈的突厥、高句麗。
如今高緯率北齊十萬大軍疾撲而來,氣勢正盛,其中近半還是晉陽要塞的百戰精銳,若是宇文邕就此急匆匆的與之硬碰決戰,一點兒回旋余地都沒有,那么完勝是不要想了……
宇文邕反復斟酌后,顯然也想明白這點,強行摒棄了直接決戰的誘惑,沉聲道:“二位愛卿所言有理,但此前戰略已定,倉猝更易,不免出現錯亂。”
宇文忻、王纮對視一眼,還欲再勸,卻給宇文邕揮手止住。二人又將目光轉向石之軒、楊堅等說得上話的大將身上,似乎希望諸人有所諫言,但卻無人響應,二人唯有無奈退下。
宇文邕環視堂內,“朕欲繼續執行既定之策,諸卿誰愿為晉州刺史,堅守平陽城,抵抗偽齊十萬大軍?”
話雖詢問,視線卻定定凝滯在楊堅身上,其中深意不言自明。
楊堅面無表情,卻忍不禁不由瞳孔微縮,手足發涼,終于明白石之軒剛剛所言“有個準備”的意思,原來是算準了宇文邕會借機讓他留下來駐守平陽城!
一旦應下如此重任,他將以麾下萬余精銳面對北齊十萬大軍的輪番猛攻,可謂以孤軍敵一國,唯有施盡渾身解數一途。
即使他傾盡一切僥幸守住了平陽城,楊家積年培養的家將及心腹部屬也必會損失慘重,宇文邕再明里暗里刻意打壓,楊氏一族難免自此一蹶不振,逐漸消亡。
如若不然,他就只能將楊家中堅力量遣回長安而選擇將自己及少量部將戰死在平陽城,之后楊氏一族盡管也逃脫不了宇文邕一定程度的打壓,卻可保富貴長存。
石之軒嘴角微笑依然,一副看好戲的模樣,暗暗感慨:“宇文邕這一招,不可謂不陰毒。楊堅要么毀損家族而暫存自身,要么犧牲自身而長存家族,真是個兩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