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豪強大族那些地頭蛇、坐地虎也不是好東西,平日里種地打獵,一旦監視到地盤附近有弱小商隊或外人經過,就悄悄召集族人,半夜去把商隊殺光搶光,尸體燒毀或沉河,做得干干凈凈。
臨出門前,石之軒忽然回頭一瞥,清光湛湛的眼神在曹應龍身上一掠而過,將其頭頂那黑中帶赤的濃烈氣運收入眼底。
黑色主惡煞,赤紅主兇殺,二者夾雜也就是所謂的煞星命格,若出現在孱弱之人身上,此人必會多災多難,一生凄慘,但若出現在具有強大力量和智慧之人身上,則為亂世之賊也!
相對而言,若說太平王朝代表著人道氣運之正,那么亂世之賊則代表著人道氣運之負,后者在某些時候就是前者的劫數,是對前者的一種考驗,一種反噬!
“可惜……此子的資質和道心終究不足以充當種魔爐鼎,無法將晶球里的邪靈種植在他體內,只是以晶球里的魔煞之氣催熟了他的魔功,提前開啟了他的煞星命格罷了!”
一路直往建康城外而去,石之軒籠在袖內的手掌摩挲著冰涼的暗金晶球,不無失望地想著。
原來之前并非他大發慈悲,專門為曹應龍提升功力,而是先以晶球里的魔煞之氣侵染曹應龍的精氣神,再嘗試著將晶球里的邪靈化身渡入曹應龍體內,以曹應龍的精氣神為養分給邪靈化身補足本源,調和淬煉,爭取將其轉化為類似魔種的可控靈體存在。
只可惜,曹應龍從先天體質到精神意志與那邪靈化身的契合度太低,他才剛剛開始渡入邪靈化身的一絲元神神氣,就險些將曹應龍的三魂七魄沖出體外,爆裂而亡。
本質上,所有人的元神最初始之時都一樣,都是原自宇宙虛無靈體的一點虛無靈光,至純至凈,無塵無垢。
這點虛無靈光透過虛空降在父母陰陽精氣交融而形成的一點先天生氣里,虛實結合而后漸漸育成胎兒,瓜熟蒂落乃有一個新生生命。
不過,時移世易,每個人的元神其實都已輪回過千百世,盡管每一次死后輪回轉世,帶著畢生記憶的思慮識神都會隨著肉身的死亡而煙消云散,唯余無思無慮的元神給天地自然的輪回法則洗滌一遍,重新投胎。
但識神畢竟是元神和肉身的衍生物,亦會反過來侵染元神,因此每一次輪回均有記憶烙印倒映殘留在元神之內,就像給這至純至凈的靈光染上一粒微不可察的污垢,所以自第一次輪回之后,每個人的元神質體其實已經有了一點點細微的不同。
而歷經千百世之后,每個人元神里的這點不同已經相當可觀,至乎在每次投胎時,還會影響到胎兒的先天體質和精神意識。
這點或許是自然法則的一絲微妙漏洞,而最會鉆這個漏洞的,當屬密宗的轉世靈童!
天地萬物,由一而來,雖歷盡千變萬化,最后總要重歸于一,非人力所能左右。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生二者,正反是也,道魔是也。
人雖不能改變這由無到有,由有至無的過程,但卻可把握這有無間的空隙,超脫有無;而無論是魔是道,其目的均是超脫有無正反生死,只是其方式截然不同!
入道入魔,其最高目的,均在超脫生死,超脫輪回,重歸于一。不過所選途徑,恰恰相反,譬之一條長路,路有兩端,一端是生,一端是死,如欲離此長路,一是往生處走,一是往死逃。
入道者選的是“生”路,所以致力于返本還原,煉神還虛,由后天返回先天,重結仙胎,返老還童,回至未出生乃至未輪回前的狀態,此之謂道。
當然,這并非是真的變回那一點無思無慮、至純至凈的虛無靈光回歸宇宙靈體,而是以某一世的記憶和意識為主,融合千百世來所有輪回記憶,并依附在這一點虛無靈光里(先天元神轄制后天識神)深深嵌入宇宙靈體,成為跟宇宙靈體一樣不生不滅的永恒狀態。
反之,有生必有死,有正必有反,假設生長正,死便是反。若死是正,則生是反。修道者講究積德行善,功于“生”;修魔者講求殘害眾生,功于“死”,其理則一。
所謂積德行善,又或殘害眾生,均是下作者所為,從道者或從魔者,當到達某一階段,均須超越善惡,明白真假正邪只是生死間的幻象。
魔門專論死地,要知生的過程繁復悠久,男女交合,十月成胎,翼翼小心。魔門則狂進猛取,速成速發,有若死亡,故練功別辟蹊徑,奇邪怪異、毒辣狠絕,置之于死地而后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