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魔道真諦的【道心種魔大法】,便需找尋爐鼎,元神潛藏其中,進入假死狀態,一旦播下魔種,由假死變真死,大法始成。
當然,死是真死,不過死的是爐鼎,魔種藉爐鼎之死而生,猶若元神輪回投胎了一次,重獲新生。
比之修道者所追求的那種不生不滅、不垢不凈的永恒狀態,修魔者這種則是主動迎向一次次死亡,但卻將死亡瞬間的不利化為有利,不僅合理避過死亡關卡的壞處,反而還吸收到死亡關卡的好處……當一次次死亡和重生成為吃飯喝水一樣的日常環節之時,同樣也是一種生生滅滅、千變萬化的永恒狀態!
這就是道主生,專一不移,魔主死,千變萬化的終極奧秘!
而不論在何等層次的世界,這終極奧秘、終極狀態都大同小異,在不同的世界成仙、成魔的難度差別只在于修行過程,而結果無外乎這兩種終極狀態!
時至今日,石之軒已將種魔訣參悟得無比透徹,唯獨缺少一次成功由死到生的實踐經驗,偏偏這第一次成功最是艱難和關鍵!
具體來說,種魔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龐斑那樣,也就是上述的鼎滅種生,種魔者的元神在爐鼎完成一次輪回重生后再返回原本的肉身;
另一種則是赤尊信那樣,將種魔者自己的精氣神徹底融入爐鼎體內結成魔種,而種魔者原本的肉身則灰飛煙滅,若是魔種與爐鼎的元神求同存異,渡過元神爆裂之危,徹底融匯為一,那么種魔者其實就相當于爐鼎的前世。
本質上,兩者的元神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元神,也是完成了一次輪回,兩者的性情和記憶烙印疊加重合,都存活在這個全新元神里,而不能說是種魔者已死,白白便宜了爐鼎。
這兩種種魔方法各有優劣,前者難在生成魔種的過程,后者則難在魔種與爐鼎元神的融合過程。
石之軒之前在曹應龍身上嘗試的方法就是效仿赤尊信,欲將晶球里那邪靈化身注入曹應龍體內形成一顆魔種。
可惜邪靈化身與曹應龍精氣神的契合度實在太低,就連在曹應龍體內與其元神初步共存都做不到,更何談徹底融合?
若非他及時停止,強行將邪靈注入曹應龍體內的后果,只能是曹應龍魂飛魄散,肉身爆裂,還累得邪靈白白損失一部分本源。
而曹應龍之前在魂飛魄散的關卡溜達了一圈,倒也因禍得福,得了邪靈的灌體傳功。
初次嘗試失敗,石之軒固然失望,卻也在預料之中,知曉若是在幻魔一號身上試驗,也會得到同樣的結果——這契合是種魔者和爐鼎雙方面的先天契合,而非單方面的人為強行侵蝕扭曲。
畢竟,赤尊信那等勢力龐大的雄杰費盡心思尋找了六十多年,也沒尋到與他精氣神契合度極高的爐鼎,直到重傷瀕死才僥幸遇到韓柏。
相比之下,還是龐斑的方法對爐鼎素質的要求稍低,可也同樣很難找到爐鼎。
好在,石之軒向來是個不走尋常路之人,已有從不可能中覓得可能的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