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青站在稍后的位置,面紗下的唇角微微揚起。
眼前這一幕,讓她想起了三川郡的那個雨天。
那時趙凌還未登基,他還只是公子凌。
那時郡守府旁開設了第一家黔首堂。
她記得那個渾身濕透的農婦抱著高熱驚厥的孩子沖進醫館的樣子,記得孩子退燒后,農婦在醫館門前長跪不起的啜泣。
那時的陽光穿過雨簾,和現在一樣明亮。
阿青思緒飄遠。
在遇到趙凌之前的大秦,醫者分為三等。
最頂尖的聚集在咸陽宮中,為皇室貴胄調理千金之軀。
次一等的被豪門世家豢養,日夜守著深宅大院。
最末等的也不過是軍營里的軍醫,尋常百姓哪有機會得見?
若不幸染病,有門路的或許能求到一紙藥方,沒門路的只能硬扛。
扛過去是命大,扛不過去……
也不過是亂葬崗多具尸體罷了。
偶爾有游方郎中路過村落,那便是天大的運氣,村民們會拿出珍藏的雞蛋、魚干之類的珍惜之物,像供奉神明般祈求診治。
何曾有過如今這般景象。
朝廷花錢開設醫館,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那掛在黔首堂門前的價目牌,她每個字都記得清楚:尋常問診二十錢,針灸三十錢,就連最貴的金瘡藥也不過百錢。
這價錢,就是一個賣柴郎辛苦兩日的收入,卻可能救回一條性命。
“阿青姑娘在想什么?”王賁溫和的聲音將她拉回現實。
面紗微微晃動,阿青搖了搖頭:“只是覺得……這天,好像真的變了。”
她的目光越過人群,落在黔首堂門楣上那三個漆金大字上。
夕陽的余暉為它們鍍上一層溫暖的光暈,像是黑暗里突然亮起的燈盞。
趙凌順著她的視線望去,忽然問道:“陽慶今日診治了多少人?”
“回公子。”阿青立刻換了稱呼,“到申時已登記在冊的有二百七十三人,還有近百人在排隊。”
“太少了。”趙凌皺眉,“傳我口信給少府,再撥十名太醫署學徒來幫忙。另外……”他指了指街對面一處閑置的官倉,“把那地方收拾出來,增設十個診位。”
王賁聞言也是拂須而笑,趙凌這么做,這的確會花一些錢財。
但如今的少府和國庫差這點錢財嗎?
這點錢財跟修建宮殿比起又如何?
一陣風吹過,帶來煎藥的苦澀香氣。
排隊的人群中,一個滿臉皺紋的老農突然朝著皇宮方向跪下,重重磕了三個響頭。
他身旁的人先是愕然,繼而仿佛明白了什么,也跟著跪了下來。
很快,如同風吹麥浪般,黔首堂前跪倒了一片。
“這是做什么?快起來!”執戟的屯長慌忙去扶。
那老農抬起頭,渾濁的眼中含著淚花:“軍爺,小老兒不是怕您……小老兒是在謝恩啊!”
他粗糙的手指指向黔首堂的匾額,“這地方,救了我老伴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