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轉過身來,目光如炬:“關市之設,不僅是為使秦幣流通百越。那些工匠將在嶺南教授將士建造碳窯。除屯田外,駐軍可輪流參與碳窯制作。嶺南所伐木材,皆可制成木炭,再由少府統一售賣各地。”
殿內一時寂靜,任囂與章邯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詫異。
《周禮·考工記》中早有“攻木之工”的記載,大秦的木炭制作技術已相當成熟。
但將這一手工業與邊疆經略結合,卻是前所未聞的創舉。
趙凌走到一副嶺南地圖前,手指劃過蜿蜒的南嶺山脈:“木炭比之普通木材,耐燒、易儲、便運。朕不僅要讓秦軍在南嶺站穩腳跟,更要讓大秦的黔首都能用得起木炭,喝燒開的水,吃煮熟的飯,寒冬有御寒之物。”
他的聲音漸沉:“此外,將士每建一窯,皆記軍功一份。木炭售賣所得,將以軍餉形式發放。近年來,嶺南守軍常年戍邊,無仗可打,無軍功可立,總要讓他們看到希望,有些事做。”
任囂聞言,不禁深吸一口氣。皇帝此舉可謂深諳人心。
邊軍最怕的不是征戰之苦,而是被朝廷遺忘在角落。
如今皇帝不但給他們加了軍餉,還給了他們通過勞動獲取額外收入的機會,這比任何空泛的承諾都更能穩定軍心。
“陛下圣明!”任囂由衷贊嘆,“百越已不足為患,不敢進犯大秦。嶺南守軍無需提著頭顱拼命,如今又有此等好處,軍心定然大振。”
章邯也接口道:“少府定會將木炭產銷事宜安排妥當,既可充實軍餉,又能讓秦炭行銷天下。”
趙凌嘴角微揚,露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記住,朕不急于將嶺南即刻納入版圖。通過關市與百越交易,以秦幣易其物產,以秦文化影響其民,假以時日,百越將不戰而自歸。”
他走回案前,執起一卷竹簡:“你二人回去好生準備,明日便出發。嶺南之事,關系大秦萬年基業,切勿辜負朕望。”
“臣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重托!”兩位大臣齊聲應道,躬身退出大殿。
晨光正好,照在章臺宮的重檐翹角上。任囂與章邯走出宮門。
而殿內的趙凌,此刻正站在那幅巨大的大秦地圖前,目光從嶺南慢慢移向整個華夏版圖。
他的手指輕輕點在地圖上,喃喃自語:“碳窯之火,可暖千家萬戶;關市之利,可安萬里邊疆。”
嬴政也從帷幕之后走了出來:“凌兒,明日為父便與章邯一同前往嶺南。”
趙凌愕然,眉頭緊皺:“父皇,您去嶺南作甚?”
他是萬萬沒想到,自己父皇都這般歲數了,還要去嶺南。
如今的嶺南濕熱難耐,瘴癘橫行,還有大量的毒蟲猛獸,而且交通極端不便,與中原而言,就是還未開化的蠻荒之地。
嬴政若是在就待在咸陽,那還挺好的,至少趙凌放心,去嶺南?
你老人家當真是一刻都不愿閑著呢。
嬴政眼皮一抬,笑道:“如今咸陽有你坐鎮,大秦無憂,為父也想去看看那些鎮守邊關的將士,親眼看看你這關市開通之后,究竟能有何成效。”
趙凌沒好氣地說道:“父皇,您就好好待在咸陽不行嗎?關市開通之后有何成效,自有人報上來,您不遠萬里去嶺南,生活得慣嗎?而且那邊的天氣實在不怎么好……朕不同意!”
嬴政眉梢一挑,目光好似寒芒盯著趙凌:“當上皇帝了,管起本天帝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