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的晨光穿透薄霧,朝會剛散,百官魚貫而出,唯有兩位重臣被內侍悄然引至偏殿。
趙凌負手立于殿中,晨光從他身后的雕花木窗透入,在天青石地面上拉出一道頎長的身影。
他褪去朝服,只一襲玄色常服,金線繡成的暗紋在光線下若隱若現,少了幾分朝堂上的威嚴,卻多了幾分深不可測。
“臣任囂、章邯,叩見陛下。”
兩位大臣躬身行禮,甲胄相碰發出清脆聲響。
趙凌轉身,目光先落在章邯身上。
章邯現在雖為文官,卻因掌管皇室財政與器械制造,時長跟隨嬴政左右,眉宇間既有文臣的睿智,又有武人的剛毅。
“章邯。”趙凌開口,聲音在空曠的殿中格外清晰,“過些時日,楚懸與王離也將前往嶺南。開通關市一事,關系重大,若有不明之處,多與楚懸商議。”
“喏!”章邯躬身應道,聲音鏗鏘。
這段時間,他作為九卿之一的少府,他經手過皇室財政稅收,督辦過器械制造,對經濟事務了然于胸。
但他明白,陛下此舉不僅是要用其才,更是要借此機會讓他歷練軍政事務。
趙凌微微頷首,從案上取過一枚青銅授印。
印鈕雕成猛虎形狀,在晨光下泛著冷峻的光澤。
侍官恭敬地接過,呈至章邯面前。
“這是典客的授印。”趙凌道,“你轉交魏守白。告訴他,朕對他的表現很是滿意。從今往后,便由他正式擔任典客一職,專司大秦與蠻夷往來之事。”
章邯雙手接過沉甸甸的授印,心中凜然。
典客同為九卿,掌諸侯與蠻夷朝貢、接待之事。
陛下同時派遣兩位九卿級別的大臣前往嶺南,再加上那位富可敵國的楚大掌柜,這是要將百越問題作為朝政重中之重啊。
任肅一直靜立一旁,神色平靜,但微微收緊的下頜透露了他內心的波動。
作為鎮守嶺南多年的老將,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片土地的復雜程度。
趙凌的目光轉向任囂,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南嶺二十萬大軍,調動十五萬回防關中一事,將軍回去后便著手安排吧。”
“喏!”任囂抱拳領命。
此次回咸陽,他已見識到這位年輕皇帝的手段。
既不像朝中某些大臣猜測的那樣好大喜功,也不似一些儒生期望的一味懷柔。
陛下的決策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不大舉征伐,也不放任不管,而是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經略邊疆。
趙凌踱步至窗前,望著遠處宮墻上的旌旗,繼續道:“除軍事調動外,朕還將派遣千名工匠和五十名墨家子弟隨你二人同往南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