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原著,她喜歡的是柳湘蓮。
而現在,她喜歡的是賈蕓。
兩情相悅,賈滟又不是什么老古板,自然是樂見的。
只是賈滟私下其實也探過卜氏的口風,卜氏是覺得賈蕓是吃過苦的孩子,如今靠著姐姐和姐夫,才讓人另眼相看。尤三姐是個好姑娘,長姐又是東府的主母,卜氏只擔心會委屈了尤三姐。
賈滟倒是不覺得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
少年男女,濃情蜜意的時候,眼里只有對方,哪有成年人心里那么多的顧慮?
這個世界的男女,定親成親都很早。至于成親后,兩人的感情如何,生活會如何,全看兩人怎么相處。
只是卜氏既然有那樣的擔心,賈滟也沒法三言兩語讓她釋懷。
卜氏的意思,還是希望賈蕓能做出點事情,至少有能頂門立戶的樣子時,再去跟尤氏說親,可能會有底氣一些。
賈滟哭笑不得,隨即又覺得心酸,想來在賈璧去世后,卜氏帶著兩個孩子受了不少冷眼,人便不自覺得變得卑微,總覺得自己和孩子們還不夠好。
——少年賈蕓分明已經夠好了。
賈滟將卜氏的顧慮委婉地告訴尤氏。
尤氏愣了下,連忙說道:“我們家本也不是什么富貴人家,蕓兒如今這般已經很好,三妹妹都非他不嫁了,在她心里,蕓兒自然是一千一萬個好。至于媽,她只要兩個妹妹找個好人,以后能好好過日子,就已經很欣慰。更別提蕓兒是我看著長大的,知根知底,媽哪有不滿意的道理。”
賈滟聽尤氏這么說,于是笑著說:“既然姐姐都這么說了,我就帶上三妹妹去。只是她和蕓兒的事情,光是我和媽同意還不行,得看蕓兒的意思。”
婚姻大事,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可賈滟又不是土生土長的古代人,她和卜氏可以給賈蕓一些建議,至于同不同意,還是得看賈蕓本人的意思。
畢竟,成親后的日子誰也說不定會怎樣,不論是歲月靜好,還是雞飛狗跳,都是賈蕓本人要面對的。
尤氏聽賈滟這么說,頓時心花怒放。
“我是看著蕓兒長大的,他若是無心,三妹妹不會如此死心塌地。我看此事一定能行!”
賈滟笑著端起茶盅,沒再說話。
等尤氏走了之后,賈滟又讓派人去裴府,跟楊夫人說三天后裴轍去莊子的事情。
打點完這些事情之后,賈滟靠在不羨園正房的炕上,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錦葵在旁邊幫她搖著扇子,笑道:“這下子咱們姑娘的莊子可就熱鬧了。”
可不是么。
光是賈母和府里的幾個姑娘的貼身丫鬟、婆子,還有小廝……加起來就幾十號人,再加上賈滟自家的幾個人,還有裴轍。
陣仗是挺大的。
但京都的百姓們對這些貴族人家出行的陣仗早就麻木了,不會覺得怎樣。
城里的百姓們對貴族人家出行的陣仗看多了,見怪不怪,可鄉下人家卻沒見過貴族人家出行。
竹青早兩天就已經到了莊子里打點,讓管事跟莊子里的人家打過招呼,說是太太要帶著姑娘哥兒們到莊子避暑,太太娘家的母親和老祖宗也會來,大家看熱鬧歸看熱鬧,可不要輕易去驚擾了太太和姑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