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坐到了餐桌上,要是他公然提出這些來的話,無疑會造成相當大的麻煩,所以心里開始著急起來。
這時候,童永烈則是不滿的皺起眉頭,“老劉老趙,你倆做人不地道啊。這本《我,機器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會成為科幻經典,具備長線銷售的能力,你打這些官腔可不厚道。”
趙涵跟劉軍也沒有什么尷尬的意思,商場如戰場,自然要保證出版社的利益,這里不是講究情面的地方。
林翰沒想到這些人眼睛如此尖銳,一眼就看出了《我,機器人》這篇小說里面的背景設置,明明是中國人,非要寫美國機器人歷史,主角還個個都是美國人,這或許會考驗讀者們的接受程度。
但他依然開口說道:“其實背景什么的大可以不用理會,雖然我們國家的機器人事業發展迅速,但主角是什么人種都具備代表性,這探討的是人與機器人的關系。再者而言,國內的科幻讀者閱讀的書籍當中,大部分都是國外傳進來的,所以他們對這些背景的接受能力很強。”
其實林翰沒有選擇將里面那些人物換成中國人也有這樣的顧慮,但總體而言都不算什么事情,科幻小說讀者們大概是最能接受外國背景的人,他們甚至還有很多人直接啃英文原版小說。
趙涵點點頭,算是同意了林翰的看法,他笑著說道:“你是老童推薦的人,而且這本書質量確實還不錯,所以我們也不給你什么新手買斷價了,5%的版稅怎么樣?至于首印多少冊,我們暫時還得回去研究研究。”
版稅并不是稅,而是作者和出版社進行結算稿酬的一種方式,一般來說作者的稿費收入就等于印刷數量乘以小說定價乘以版稅率。
對于很多出版社而言,新人就像是一個免費壓榨的資源,來了一撥又一撥,用千字幾百的價格買下整本書,然后再推廣到市場,如果市場反響好,那出版社就賺錢;如果市場反響不好,那出版社同樣不會虧錢。
目前國內出版行業的游戲規則非常簡單,就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地方。
如果是著名的暢銷級別作家,比如童永烈這樣有名氣又賣得出去小說的人,出版社會根據他提出的各種要求都答應下來,版稅甚至可以超過12%,印刷數量也能直接提升到幾十萬冊。
如果是跟李文淵這樣相對有點知名度的作家,那么出版社就會根據他之前出版小說的銷售數量大致估算出一個數字來,一般版稅不超過10%,印刷數量就偏向于保守。
像林翰這樣根本沒有知名度的作者,出版社一般會假裝推脫說你的書出版不好賣,盡量壓低版稅率跟印刷數量,作者基本上沒有什么話語權。
最低等的就是自費出版的那群人,有著作家夢在支撐,出版社最喜歡的就是這樣肯自己花錢的作者。不僅要自己掏錢買書號,還得自己付印刷費,同時銷售也得自己來,大部分都賣不出去,只有送給親朋好友。
說實話,版稅5%對于一名新人而言,確實不算太苛刻,這一方面是趙涵想跟林翰結一個善緣,看中了他的潛力;另一方面也是有童永烈等人的因素,這確實是一本好書,預計銷售十多萬冊應該不是問題。
這兩周網站給的推薦并不是很好,作者菌更需要看到大家的支持,越是艱難的時候就越不能放棄,希望能收到書友們的推薦票跟收藏,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