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出面以后,散落在微-博各地的科幻讀者們就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紛紛聚攏回來。
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不少人都愿意多給錢搶先看,這樣的等待簡直就是煎熬!
然而林翰也幫不了他們,這是科普作家協會跟《科學畫報》那邊組織的增刊,別人說什么時候發就什么時候發,林翰不能自己做主。
……
《科學畫報》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綜合類科普期刊,現在是中國科學社主辦,主要是用通俗生動、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最新科技知識。
在幾十年的時間里面,對國內科學的普及有著重大作用,當今不少著名的學學者、教授、科學家,在青年時代都曾經受到過它的熏陶跟啟發。
最受讀者歡迎的版塊大概就是當代科技、科技廣角鏡、科學與生活、科學幻想、動腦筋、家庭醫學、科學偵探等欄目。
能登上《科學畫報》的科幻小說非常少,無一不是精品,他們崇尚硬科幻小說,然而短篇小說大多都是軟科幻,所以長期都是長篇小說被節選進去。
經歷了風風雨雨的《科學畫報》銷量逐漸下滑,在最高時期銷量曾經突破過單月500萬冊!現在可選擇的期刊太多,但它依然能維持在單月150萬冊以上,偶爾能突破200萬冊,甚至還有國際刊號。
“增刊印30萬冊我以為賣不出去,沒想到林翰的小說吸引力這么大,簡直就是我們的王牌。宣傳的時候就重點突出林翰吧,這年輕人的小說有些味道。”
雜志總編趙元群原本只是把這次增刊的發售當成是政治任務在完成,誰曾想到居然變成了大美差。
現在想要一般雜志想要邀請林翰在他們雜志上面發文,千字五千元都請不來,任何一家科幻類或者幻想類雜志拿到林翰的書,銷量就能往上面躥一大截。
這次林翰只是象征性的拿了千字一千元的稿費,結果就讓《科學畫報》撿了個便宜,怪不得他們要將林翰作為王牌進行宣傳,這性價比太高了!
這增刊其實更像是一部短篇科幻小說集,以前每個季度都會印刷三十萬冊,但銷售情況總是不大好,除非有知名科幻作家帶頭。
以前童永烈曾經也寫過文章在增刊上面,只有那一期是把三十萬冊賣了差不多,其余大多數時候都是由機關單位還有學校政府、國企買單。
常務編輯王偉宇開口詢問道:“既然這么火爆,我們印30萬冊是不是有些保守?林翰的商業號召力特別強,現在讀者都非常渴望看到,我們完全可以多印一些。”
“50萬冊會不會太過于冒險了?除了在增刊上面打上我們雜志的名字外,其余大部分跟我們無關。”
趙元群認真思考了一下,“我們先調查一下讀者的購買力,然后再決定,偉宇你來負責一下,明天下午必須把準確結論告訴我。”
“沒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