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華社出版的日報,《新華每日電訊》以新華社計劃才寫的綜合新聞為主,以大量新鮮事實和犀利的輿論監督報道見長,是中央級的新銳主流大報,影響力非同一般,這標志著林翰進入到主流社會之中,不再是小眾了。
“只有好與不好,沒有純不純,嚴肅不嚴肅。”
周平平在文章里面寫道:“在不少人心中,通俗與嚴肅之間似乎有一道墻,通俗難有價值,嚴肅難有讀者。寫通俗的因此被鄙視為寫手,多是嘩眾取寵之流,雖然賺的盆滿缽滿,卻鮮有真才實學。而寫嚴肅的這是被尊為作家,雖然占據主流,可以居高臨下,卻難免曲高和寡,以至于囊腫羞澀。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通俗與嚴肅之間的這道墻仿佛就是市場。
在人們的認識當中,凡是見到某些類型的書籍暢銷,就棄之如敝履,將視為小眾的自娛自樂。也使得暢銷、暢銷書作家逐漸淪為貶義詞。
然而林翰卻認為整個社會的出版與閱讀都在越來越多樣化,讀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積累和文化程度,自由選擇有興趣閱讀的作品,沒必要非要區分哪種是陽春白雪,哪種是下里巴人。
而這位侃侃而談的年輕人就是過去一年里面的現象級作家!”
一個作家,作品很多,銷售時間很長,銷量很大,有超級暢銷書或者“天生大書”存在,具備這些因素,就可以被成為現象級作家。
然而這樣的人并不是每年都會出現,通常幾年才會出一個,市場跟讀者都需要醞釀。
何為“天生大書”?
比如林翰,他現在人氣上來之后,隨便發布一條微.博,哪怕只有一個句號或者一張圖片,下面也可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評論。
再比如村上春樹要在日本出一本書,哪怕書里只有一個字甚至一個字都沒有,只是將他的名字印刷在封面上,在日本或許就能賣10萬本。
這樣的書就叫“天生大書”,也就是說它天生就有這個量!
“林翰成為現象級作家,秘密不僅僅在他的這幾本暢銷書里面,秘密其實是在每一本書里!”
這篇報道著實讓林翰在圈子里面火了一下,不是每個作家都有資格在《新華每日電訊》上面被專門寫篇文章,而且就林翰而言,他銷量不愁、獎項不缺,人氣高漲,是名副其實的現象級作家。
更何況,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也有意將林翰塑造成為標桿,他們協會成員平均年齡已經來到了五十多歲,要是再沒有新鮮力量的加入,恐怕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后,這個協會就要走到終點。
并不是他們不想吸引科幻作家們入會,實在是那些作家爛泥扶不上墻,秉承著寧缺毋濫的原則,不能讓這些人敗壞協會的名聲。
于是乎,林翰就成了活生生廣告,讓越來越多有真才實學的人們投身到科幻或者科普事業中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