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克斯是一個編輯不假,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商人,要是林翰的《銀河系漫游指南》在《自然》雜志上連載,那影響力就會隨著《自然》雜志走向全世界的精英階層,同時省去許多宣傳費用,跟他們后期發售實體書有好處,不然也不會這么極力促成。
聽到這些話,林翰才算是放心下來,掛掉電話之后,他也沒有干等著,自己則是打開《自然》雜志的官網,然后谷歌查詢相關的事情。
結果這才發現,原來《自然》雜志收納科幻小說真的不是最近才有的事情,許多年前都曾經刊登過針對凡爾納的科幻小說的書評,隨后在自然雜志的建立歷史中也有極其重要的原因!
純粹為了好玩的短篇科幻小說讓讀者們大呼過癮,他們的熱烈反響讓編輯們始料不及,許多人甚至成了專欄的鐵桿粉絲,有一些作品被收入年度最佳科幻作品集里面,科幻作家甚至科學家都開始為之寫稿。
給《自然》雜志提供科幻小說稿子的大概有三人類:第一類是專職科幻作家,既有科幻界元老,也有文奇這樣的中青代科幻作家;第二類是寫作科幻的科學認識,如同生物學家科恩跟科學家斯圖爾特等;第三類就是業余科幻作家,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但寫出來的小說質量優秀,所以被選中。
2005年,歐洲科幻學會還把“最佳科幻出版刊物”的獎項頒發給了《自然》雜志,當然這只是它無數獎項里不起眼的一個。
這些小說從探討的主題和創作的目的來分析,絕不能說是平庸的,它們對科學技術發展的反思、對未來世界的想象和推測,以一種娛樂的方式通過《自然》雜志這個影響巨大的學術媒介傳遞給公眾,原來寫小說也是搞科學!
甚至于《自然》雜志還給科幻小說們做了一下簡單的歸類,這十類分別是:未來世界-反烏托邦,機器人-人工智能,腦科學,克隆技術,永生-吸血鬼,植物保護主義,環境-核電污染,地外文明,時空旅行-多重宇宙,未來世界-科技展望。
地外文明、時空旅行都是科幻作品探討的傳統主題,林翰的這本新書《銀河系漫游指南》就是這樣的類型,但他有些擔心自己寫出來的黑色幽默文風跟雜志的嚴肅定位沖突。
但認真查詢一番之后,他又安心下來,因為從國外sff論壇里網友的做的匯總里面顯示,《自然》雜志對科幻作品的主題和內容選擇來看,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有的幽默,有的嚴肅,有的荒誕,有的神奇,腦洞大開,根本沒有什么禁忌和拘束,非常適合《銀河系漫游指南》的風格!
只不過那些刊登過的科幻小說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篇幅很短,都是比短篇還短的微型小說。
雖然《銀河系漫游指南》也只有8萬字,但足夠在上面連載好多期。此前還沒有任何一本科幻小說可以讓《自然》雜志破例,現在能不能林翰的書能不能上,就要看對方的魄力以及對自己小說的喜愛了。
而這個時候,來自英國的國際長途打了過來,艾利克斯開口說道:“恭喜你,林。《自然》雜志那邊的主編說的確向你發送了郵件,他是你的讀者,看過許多你此前的科幻小說。所以這一次就想讓你到他們那邊連載小說,只是有一點,他們得確認你這本小說質量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