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周,求推薦票跟月票)
出師未捷身先死,林翰懊惱的拍了拍額頭,國內的推薦名額相當緊缺,不可能把名額送給他這樣的科幻小說,能拿諾貝爾獎的多半都是推薦嚴肅作品,輪到誰也輪不到林翰!
并不是每一所大學的教授都有那個資格,要不然中國教的教授何止幾百人,推薦名額早就突破天際了。
索因卡看著林翰沮喪的神情,知道這小子心里的想法,他自己作為諾貝爾獎得主雖然有資格推薦一位家過去,但每年都是留給非洲自己人的。
現在跟林翰只不過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他不可能將如此珍貴的名額讓出去。
林翰同樣也知道這個道理,可他并沒有打算放棄,現在攻略諾貝爾獎還有些早,他才出名一年多,獲得諾獎的哪個不是上了年紀的作家?
就算他有能力拿下提名,瑞典院的那群院士也不會將珍貴的獎項頒發給林翰,他還需要蓄勢,等待著一飛沖天的命運!
想到這里,兩人不由自主的同時岔開話題,聊到其余方面去,誰也不想繼續尷尬下去。
“其實瑞典院已經有將獎項頒發給先例,實際上,即時不算戈爾丁的《蠅王》,科幻也早就獲得過諾貝爾獎了。”
“這我倒是清楚,好像是在1974年吧,瑞典詩人哈瑞-馬丁松的作品《阿尼阿拉號》就是一首科幻長詩。”林翰回答著說道,對于自己分類的前輩當然要格外關注。
這部科幻長詩描寫人類因地球收到放射物質毒害而無法居住,被迫乘坐飛船離開,遷移到其余星球。但飛船最終失去控制,脫離了原定航線,在渺無盡頭的茫茫太空中墜落,展示了對人類生存困境的思考,對自然環境的關注,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當然他能獲獎,另外一方面則在于國籍因素,作為瑞典人,他在諾貝爾獎上面有天然的優勢,這并不能否認作品的優秀!
“你明白就好,我只提醒你一點,科幻作品之所以比較困難得到上面的認可,就在于它缺少足夠額人文關懷以及對社會、對現實的反思。《銀河系漫游指南》在這里做得很棒,我看到了幽默,看到了諷刺,看到了對現實社會的批判等等。”
兩人興高采烈的聊了一陣后,就互相交換了一下電子郵箱,由于這位諾獎得主沒有臉書賬號,否則他們還可以互粉一下。
“林先生,前一位演講已經結束,你有十分鐘的準備時間。”工作人員拿著時間表來到林翰身邊,她順手從身后拿出一本《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來,然后遞到林翰面前,“我以前很少讀科幻小說,可這本書讓我非常感動,所以能幫我簽個名嗎?”
“當然可以了,美麗的女士,請問你叫什么名字呢?”
“凱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