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翰此時腦海之中有些亂,他干脆走到窗前,傾聽著外面嘩啦啦的雨聲,看著玻璃外牽成線往下低落的水珠,一時間拿捏不準。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林翰不愿意寫一個漫畫那種超級英雄,或許黑客帝國里面的尼歐是不錯的選擇,他畢竟是一個救世主!
然而林翰認真想了想,尼歐的強大之處只能存在于母體之中,只有在母體中他才能夠改變規則,而且林翰也有一點小小的私心,想要等自己有能力拍攝這部大作品之后再用電影的形式展現出來,不然用文字的話,有些地方就表達不那么恰當。
或許地球對戰外星人,比如《獨立日》、《世界大戰》那種,男主角發揮個人英雄主義,打倒外星人,拯救世界?
這放在大銀幕上面用視覺轟炸還差不多,寫小說的話就沒那么震撼了,雖然林翰也看過這兩部電影的小說版,可覺得電影還是更為直觀一些。
除了這些以外,難道科幻小說就沒有能發揮個人英雄主義的地方了?林翰認真思索著,他突然眼睛一亮,或許末日跟廢土這兩個元素不錯。
廢土小說也就是探討文明在經歷巨大災難后遭到徹底毀滅后的世界,這些災難形式多樣,比如核戰、瘟疫、外星人入侵、機器人起義、科學發展副作用、自然災害、超自然現象等,比較有名的就是《瘋狂的麥克斯2》跟《瘋狂的麥克斯4》展現出來的廢土世界,還有比較有名的游戲《輻射》系列都是屬于廢土。
這其實在上有一個專門的定義,那就是后啟示錄,包括了末日之類的。
所謂的后啟示錄類型的文藝作品通常設定在現有的,已知的人類文明因為某種特別的原因而突然終結,現有的物質水平和科技水平全部退到幾乎史前的水準,在這樣的設定背景下構建故事描述人物。
這類型的作品有一個很容易打動讀者的先天優勢。因為依據設定,人類賴以生存的科技水平被極度削弱,物資也非常精確,同時面對的敵人可能非常強大,環境也很惡劣。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性的陰暗面和光輝面都會得到極大的放大,文藝作品所必須的矛盾沖突也顯得更有張力。種種在現實生活中不能被人理解的荒誕情節也都在這特定的環境下有了其合理性,而這些荒誕的情節又會翻過來促進讀者加深對這個環境的認識,產生代入感!
后啟示錄類型的作品非常多,大多數都是以游戲為主,書籍的話這是不多,因為看書的效果很難比得上游戲,用一章的篇幅進行再細致的描寫,效果也不一定能比得上電腦上面一幀畫面。
如今這類型的游戲、、電影、電視劇、漫畫作品已經不少,但基本上都是老一套,沒有什么創新的,也沒有能拿得出手來當代表作的,這也給了林翰一個機會!
創造不可能,在末日廢土小說中,林翰可以選擇的比較多,他看過不少這種題材的科幻小說,認真修改一下就能成為質量優秀的作品。
這一次,他把目光瞄準到了喪尸文化上面,這只是造成末日廢土的一個原因,也就是小分支而已!
在林翰上輩子,從他有記憶開始,喪尸這個詞語就異常火熱,喪尸的英文zombie最早的記錄是1819年來源于剛果語,是源自西非的巫毒信仰,使人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