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每個評委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評委偏向現代小說,有些人又偏向古典主義作品,顯然《海伯利安》在某種程度上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其實這也不足為奇,本來這就是一個建立以神話為基礎的故事,海伯利安是希臘神話里面的神,法國也受到過希臘神話的影響,不少作品都跟希臘神話有關系,所以對小說的接納程度比較高!
另外,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曾經就古希臘神話為題材寫作過長詩《安迪密恩》,但《海伯利安》這篇長詩還沒完成就去世了。
法國人最是浪漫不過的了,濟慈在法國作家心目中擁有非常不錯的地位,所以林翰的這部《海伯利安》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自己人寫的!
相比起歐洲地區對古希臘神話的接納程度,中國內地乃至亞洲地區對于這種文化傳說就要接受力弱一些。
所以《海伯利安》在橫掃了雨果獎、軌跡獎、西班牙科幻小說首獎、日本星云獎、法國宇宙獎、英倫科幻獎、科幻紀事獎等科幻類的大獎之后,終于把“魔爪”伸向了主流獎項!
這部小說在歐美地區的聲譽非常高,很多人都覺得這與其說是一本科幻小說,倒不如說它是一部古典作品,科幻只是其文藝內核的外套。
《海伯利安》的這次突破具備有雙重意義,再加上它的銷量也是所有提名者里面最高的,所以受到媒體的關照偏愛也很正常,畢竟很多讀者根本就沒看過其余書!
跟它一起提名的另外十四本小說都是正兒八經的主流作品,其中法國伽利瑪集團有多部作品入圍,讓·哈茨費爾德、艾迪·卡杜爾、布瓦連·桑薩還有得獎呼聲最高的娜塔莉-阿祖萊等六人都來自這一家集團。
《不可能的戀人》、《2084》、《語言的第七種功能》、《突然,獨自一個人》、《掌握我的夜晚》、《指北針》、《在小國家》等作品領銜著得獎賠率榜,《海伯利安》因為作者國籍以及作品類型的限制,只是屈居在第八位,算是比較中間的位置!
讀者們雖然喜歡它,但是自身的劣勢太嚴重了,115年歷史上拿走龔古爾獎的外國作家人數兩只手都能數得過來,除非是具備相當大的優勢,否則評委們還是喜歡考慮本國的作家。
……
《海伯利安》拿到龔古爾獎的提名之后,網上、現實里面有非常多的人為它、為林翰感到高興,但也有人表現得酸溜溜的。
就像是唐子堯,他曾經以作品《善心女人》一文震驚文壇,在獲得了諸多贊譽之后便沉迷到互相吹捧里面,很久沒有寫作出好的作品來。
在他看來,年少得意的林翰就是純粹的運氣好,會炒作,會宣傳自己而已,其實文章寫得并不怎么樣!
唐子堯總是覺得自己寫作的內容是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而林翰這類型暢銷書作家就是純粹為了賺錢弄出來的下里巴人作品。
他頗有一種視金錢如糞土的感覺,當然是視別人的金錢,不是自己的!
以前主流圈子還能說林翰純粹是商業化寫作,思想內涵不值一提,但現在連國外的主流獎項都給了提名,這豈不是證明他們的想法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