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屬于相愛的人,語言學屬于整個宇宙!”
“如果媽媽知道女兒25歲那年會出事,那么在25年前的晚上,會阻止她降生嗎?在她25歲的時候,會阻止她去登山嗎?”
“怎么樣才算是一個真正厲害的科幻作家?林翰滿足了各項標準!”
“多次反復閱讀,依舊被震撼到停止思考,很多細節讓人震撼。七肢桶跟人類看待世界的方式差異很大,我很想看看小說里面形容的外星人文字究竟是什么樣子,能出周邊嗎?”
林翰看到這條評論的時候,他忍不住笑了起來,讀者簡直就是走火入魔了,竟然還想看看要這種周邊!
關鍵是這個評論還有很多贊同,甚至在翰林院的帖子里面,也有網友在求教繪畫大觸把《降臨》小說里面描述的樣子畫下來。
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覺得自己大概可以做一下這件事情,不過林翰暫時沒有動筆,而是繼續看著評論。
“我剛看完這篇科幻小說,簡直無人能敵啊,把語言學融入科幻小說簡直是引人入勝,這兩個都是我喜歡的。本文不僅有科幻的元素,還有哲學、物理學、語言學、數學等領域的光芒,堪稱是我看過最好的、最優秀的科幻小說啊!”
“非常會講故事的人,很久沒有看到這么好的小說,開心!”
“科幻小說里少有的溫暖筆觸,有意思。”
“其實我不太讀的進去,不知道是我理解能力弱,還是林翰寫得太深愛。反正看起來有些惱火,還是沒懂為什么女主角學會了外星人文字就能預見未來。那要是全人類都學會了這種語言,不是所有人都能預見未來了嗎?”
小說里面的確有大量篇幅從語言學的角度描繪女主角喬羽跟外星人溝通學語言的過程,從外星人口頭語的“語言a”到書面語的“語言b”,從聲音到視頻,從動作模仿到抽象標識,從線性到非線性,從因果前后連貫到同步并舉思維。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相對緩慢的過程,但同時也容易讓一些讀者產生厭煩的情緒,他們想要的是一句話就把這個過程給省略了!
但這個部分恰恰是比較專業的地方,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林翰也不愿意為了這極少部分讀者的需求去做出改變。
這些爭議其實都還算比較好,在可控制范圍內!
真正的爭議卻比較大,從豆瓣一直吵到了翰林院、微博、天涯論壇、貼吧等地,引發了大量的討論。
這次爭論的核心內容就在于“當你知道了未來的事情后,你是打算改變它還是服從接受它”!
很多人都覺得《降臨》是一部很不錯的小說,但是對于女主角喬羽的做法有些反感,他們認為既然知道了未來的悲劇,那為什么不加以避免?
要不然就把女兒從死亡邊緣拯救下來,要不然就不要跟丈夫離婚,要不然干脆就不要生孩子,明明知道未來是個悲劇,還偏偏一板一眼的遵循過去。
不少人在自己的人生當中都有遺憾,他們不止一次的想過,如果當初能有這種預言能力,那自己是不是可以避開、彌補上這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