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網文圈最為流行的一個類別就是重生流,知道2000年到2017年間會發生什么大大小小的事情,當他帶著記憶回到1999年的時候,難道還依然維持原來的道路不會變化?
“作者故意安排這么一個悲劇結尾,好讓小說更絕望一些。”
“我覺得喬羽的做法挺好,也挺現實的。但是對我來說,肯定會想方設法將這段婚姻延續下去,既然看得到問題,那么為什么不把問題解決?別說什么蝴蝶效應,未知的東西就是能改變的東西!”
“按照時間悖論來說,如果一個人乘坐時光機回到過去,殺死了還很年幼的祖父,那么就不會有父親,也不會有你。如果沒有你,那你的祖父就不會在年幼時死亡,就會剩下你的父親,而你的父親也會生下你,這就是一個永無止境可以推導下去的觀點。而在林翰的這篇小說里面,林翰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你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你的祖父并未被你殺死,因此無論你怎么選擇,即使乘坐時間機器回到過去,你也不可能殺死你的祖父。預知未來,就是放棄自由意識,明白了為什么不能改變!”
這就是相當一部分支持林翰決定的讀者,他們詳細分析了一下小說里面喬羽的做法,很能理解這種行為。
如果明知道會失去,一個人會害怕擁有嗎?
如果明知道要離別,兩個人會拒絕遇見嗎?
就像詩句里面寫的那樣,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明知道前途無比曲折坎坷,但依然要直掛云帆濟滄海!
明知道宿命如此,仍然選擇遵從內心的選擇,不管這是隨遇而安的坦然,還是無力反抗的絕望,又或者什么都不是。
這畢竟都是旁觀者擅自的揣測而已!
這個設定其實很棒,并不是為了開掛的狗血,冥冥之中還有點虐,要如何接受這個設定,還得看讀者們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
借用一個設定來談論人生,能簡單回答出你是誰、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三個永恒的問題!
正如同小說里面寫的那樣,“我開始知道,每個事件都有其必然性,我全身心融入,徹底理解這些必然性。它們一定是這樣的。如果不知必然,那么我的一生都將淺嘗輒止,跟隨大小事件隨波逐流,為這些事件所裹脅。這是無可避免的。
從一開始我就知道結局,我選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來的必經之路。我循路而前,滿懷喜悅,也許是滿懷痛苦。我的未來,它究竟是最小化,還是最大化呢?”
邁向已知的命運,完成預定的悲劇,喜也好,悲也罷,都是自己的命運而已!
距離200月票還遙遙無期,不如我們來試試推薦票加更吧
單日500張推薦票似乎并不困難,畢竟我們曾經多次達到過單日1000張。
有票的書友們頂起來,時代在號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