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接著帶領著宇航兔們每個部門都走了一遍,最后來到放置著電磁火箭的發射倉,電磁火箭看起來像只巨大光滑的金屬梭子,其頭部呈扁平的錐形,有著子彈頭般的尾部,表面被一層特制電磁材料包裹著,火箭內部有不小的空間可以承載東西。
“電磁火箭本身非常的堅固耐用,可以承受電磁軌道在極短時間內加速至最大,此外它的流線體造型可以很輕易破開空氣阻礙,減少大氣層制造的摩擦。”
工作人員滔滔不絕的介紹著,顯然跟電磁火箭有關的資料早就背熟,甚至有可能每天都要給人解釋一遍。
“根據設計,電磁火箭可以回收反復使用,回收方式有兩種,其中一種是到達目的地后借助外力返回地球;另一種是當它接近目標軌道時,會自動將里面的貨物彈射出去,并且以此獲得一個反沖力,重新進入大氣層。”
“進入大氣層后,它的末端就會根據設定自動打開降落傘,最后安全降落到地面,我們再把它回收。”工作人員邊走邊介紹,很快就把他們帶到其他地方參觀。
宇航兔們低聲討論道:“回收電磁火箭是為了降低成本吧?”
“應該是的,馬斯克的火箭也是可以回收類型,不過他的近地軌道發射成本還是太高了,最低也只能做到3000美元每公斤。”
“這樣看來,馬斯克以后也得找喵星集團來發射衛星了吧!”
“那么我們該怎么辦?不快點跟喵星集團簽訂發射合約,肯定會被馬斯克搶先!”
“恐怕不只是馬斯克一名客戶,還有華耀公司也有很迫切的發射衛星需求,他們打算建立類似星鏈計劃的通訊衛星系統!”
“可是問題在于我們重點是胖五,如果喵星集團證明【地球大炮】的實用性……”
接下來大家都沒有話說了,畢竟這是立場問題,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除非雙方能夠找到共贏共利的合作模式,否則喵星集團進入航天發射領域也會像在其他領域一樣,徹底把原來的行業生態給碾壓一遍。
最后他們再次回到指揮中心大廳,這時馬斯克跟他的人已經來到發射基地,馬院士和李茂業正在一起接待,至于其他人則在忙著把衛星安放進電磁火箭。
此次馬斯克總共帶來了一百多顆衛星,平均每顆衛星有300公斤重,所以一次發射就能送14顆衛星上天,如果順利的話只需發射七八次就能把所有衛星都送上天。
“通過電腦精確的計算,每次從發射到入軌只需二十五分鐘,在此期間足夠時間做好新的發射準備,為了安全起見,可以等到上一次發射入軌成功后在繼續發射電磁火箭上天。”
馬院士帶著馬斯克等人在控制中心里參觀,順便介紹【地球大炮】的發射計劃,很快就給眾人說得一清二楚。
這批星鏈火箭全都是低軌道人造衛星,雖然數量衛星比較多,但是對發射要求并不算高,而馬院士選擇這個訂單也是打算先從容易的地方入手,以后在接其他要求更高的用戶單訂。
李茂業跟馬斯克不是第一次見面,兩人寒暄過幾句后,就沒有繼續往下聊了。一方面是他們都在專心聽馬院士的講解,另一方面是李茂業不擅長跟馬斯克這類人打交道,而馬斯克也明白這種場合不宜深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