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技術的發端非常古老,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有人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只不過當時正處于技術萌芽階段,所以能夠做到的虛擬現實非常粗糙,甚至可以說相當的幼稚可笑。
嚴格意義上來講,電子游戲也是屬于虛擬現實技術的一種,比如諾蘭布什內爾開發出的第一個交互式電子游戲Pong也算得上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
等到七八十年代,這時才有人真正提出虛擬現實的概念,然后將它應用到數據手套、火星探測顯示器以及雙目全方位監視器等等。
然后是集合了三維圖形生成技術、多傳感器交互技術和高分辨率顯示技術的VR技術誕生了,進入了21世紀之后,VR技術高速發展,軟件開發系統不斷完善,直到喵星集團的蛇眼VR設備上市,這時VR技術才算是真正成熟起來。
只不過大多數虛擬現實技術只能在視覺、聽覺、觸覺這幾個方面上實現了部分感知功能,想要做到五感都有的水平還非常困難,也就只有喵星實驗室和少數幾個國際科研中心有能力研發。
“為了讓使用者完全沉浸到我們構建的虛擬現實空間里面,必須要進入特制的艙體內,以此隔絕外界的一切干擾!”項目主管介紹道。
李茂業點點頭道:“意思這是完全沉浸式的VR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在體驗程度方面分為完全沉浸和半沉浸,通常來說想要獲得更好的體驗,那肯定是完全沉浸式的效果更好些,可是半沉浸式也有很大的用戶市場,畢竟人類還不能完全脫離現實進入到虛擬空間而不受干擾,很有可能在體驗過程中一個緊急電話打進來就得脫離出去。
電影《頭號玩家》那種則是半沉浸式,他們在接受虛擬現實空間信息的同時還在處理現實世界的信息,只需把眼鏡一摘就能回到現實中來,而且他們的虛擬現實技術頂多也就只實現了視聽觸三感,距離五感全有的水平還十分遙遠。
根據項目主管的介紹得知,他們除了研究出完全沉浸式的虛擬現實之外,還有半沉浸式的技術,那種虛擬現實的體驗就差了許多了。
完全沉浸式體驗除了進入艙體的方式之外,還可以通過體內芯片來達到那種效果,不過這項技術正在研發之中,尚未能進入測試。
半沉浸式的體驗就簡單多了,只需戴上一副蛇眼VR裝備,就能通過網絡連接到服務器主機,然后進入到早就構建好的虛擬現實空間,跟里面的NPC和其他玩家進行交互。
這種技術跟現在市面上的VR技術差不了多少,頂多在虛擬空間色彩、聲音、運動和碰觸方面進一步優化,讓它更加接近真實世界而已。
李茂業過來是檢查項目組研發技術水平,當然要重點看完全沉浸式體驗效果如何,于是在工作人員幫助下注射了特制的碳納米機器,然后穿上特制的緊身衣貼上傳感器,接著根據指示躺到艙體里面靜待測試開始。
過了好一會兒,他感覺周圍的空氣似乎凝滯了一下,接著原本漆黑無比的艙體內部出現了亮光,然后他發現原本平躺著的自己變成了站立姿勢,并且出現在一個五光十色的夜總會大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