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么多設計當中,李茂業看到了一個蟲型的太空船,看起來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一個設計,其他的絕大部分人都還在船舶造型上做文章,唯有昆蟲造型和鯨魚造型的能讓人眼前一亮。
尤其是這艘蟲型太空船上還有強壯的肢體,能夠直接固定在小行星上,或者暫時停留休整,從小行星上采集資源補充水份,或者干脆將小行星拖曳回月球進行粉碎處理。
沒錯了,這艘八百米長的蟲型太空船不是用來載人,而是用來采集隕石礦物的專用飛船,最大能夠將十萬億噸重的小行星推動,其反應堆遍布了全身上下。
“太過于激進了點,要是能把體積縮小點,減少一半的反應堆提供能源,或許能夠達到一個理想的性能比例!”李茂業隨手在電子屏幕上寫下點評,然后給出了專業設計意見。
不過他也明白在第一艘反重力引擎飛船設計上,過于激進的設計會很難通過,反倒那相對保守些的要獲得更多支持,即便他一人喜歡也無法影響有關部門的決定。
李茂業的評估只是一個門檻,如果他說不行,那就真的絕對過不了,但是在他通過的那些設計方案中,有關部門肯定更傾向與保守的設計。
“算了,我就不給他們添麻煩了!”李茂業搖了搖頭,讓某些略顯保守的設計也獲得了許可,反正他喜歡的大白鯨和昆蟲飛船都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持。
即便他對這兩個有想法的設計感覺很不錯,但是李茂業最終還是推薦了普通的長條狀飛船設計,中規中矩的造型意味著工業制造難度極低,容錯率非常高,同時還把出錯概率限制在一個很低的水平。
畢竟不管是大白鯨飛船還是昆蟲飛船,看起來非常美觀,賞心悅目且用途也很多,但是真正建造起來時難度可不低。
李茂業隨便算了算上面所需的電子設備,就知道想要實現這兩艘飛船的特殊功能會有多么麻煩,況且這是整個國家工業體系的合作,容不得出現半點差錯,因此飛船功能和造型越簡單,建造起來就越容易。
況且飛船不是在地面建造,而是要遠超控制替身機器人在太空中工作配合,因此比在地表工作要復雜許多,如不是種花家有足夠實力解決數不勝數的問題,換成白頭鷹或者歐羅巴都沒有辦法做到。
“就當練練手好了,以后再想辦法建造其他形狀的飛船!”李茂業同樣在喜歡的那兩艘飛船設計上給了星號,備注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讓設計師不要感到灰心,繼續細化飛船設計。
將所有設計都過了一遍后,李茂業把自己的評估發送給有關部門,讓他們的專家在其中選出最適合建造的第一艘反重力引擎飛船,估計肯定是那艘平平無奇的長條飛船被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