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廠那邊,因為采用了國內首創的兩步發酵法,加上各種工藝改進,生產成本明顯低于德國的勞氏、美國的瑞氏等國際大牌企業,從而能夠不斷地蠶食這些大牌企業的傳統市場,目前在國際維生素市場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名氣。
化學清洗劑的技術已經迭代了六七次,每次都是在國外競爭對手研發出同類產品的時候,便推出新的一代,始終保持著領先優勢。
也就是因為日用消費品的市場比較依賴于品牌營銷,而滄海化工這樣的小身板,在品牌推廣方面無論如何都是無法與國際知名企業相比的,因此直到現在也還是只是獲得了很小的一些市場份額。
不過,即便是國際市場上的一個小份額,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也足夠了。僅僅是化學清洗劑,一年就有兩三千萬美元的出口創匯,在茂林省也算是一個創匯的拳頭產品了。
另外一項產品,掛在化學清洗公司的旗下,算是化學清洗劑的上游產品,那就是幾種不同類型的表面活性劑,這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精細化工產品。
其中一種表面活性劑,是高凡當年委托449宿舍的舍友們集體開發的,其中吳子賢出力最多,那就是在石油開采中用于對粘稠油份進行活化稀釋的活化劑,目前已經賣到了加拿大和委內瑞拉等國家。
還有一種表面活性劑,能夠降低清水的表面張力,從而提高清水吸附粉塵的能力,是用于礦山除塵的。這種產品,高凡最早是在澤研所聽說的,后來他出了一些主意,與澤研所的工程師對產品進行了一些改進,性能有了顯著提高,目前已經占據了國內礦山除塵的三成市場。
所有這些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瞄準一個細分市場,借助領先一步的技術脫穎而出。產品的生產工藝相對比較簡單,投入少,見效快,非常適合于滄海化工這種民營小微企業。
好吧,“小微企業”這個詞,其實是高凡在公司內部說的。他如果敢在外面說自家的企業是小微企業,會被人用唾沫星子淹死的。
你一家維生素廠,投入就是2000多萬美元,年創匯一億多美元,你如果自稱是小微企業,讓一干資產原值不足千萬人民幣的省屬企業如何自處?
但高凡也是有自己的理由的,相比預算投資17億,實際投入23億元的樊家灣礦肥結合工程,滄海化工自稱是小微企業,似乎也很合理吧?
再比如說,省里準備搞大化肥。一套30萬噸合成氨加52萬噸尿素的裝置,按天然氣方案投資是23億元,按水煤漿方案則是35億元。高凡所有的資產也不夠建起一家的。
高凡知道啥叫大化工。在后世,投資少于100億的化工項目,都不敢自稱是重大項目。高凡不想去和國家拼投入,他還是堅持做小微企業,一百年不動搖就好了。
如果滄海化工旗下能夠有100個如維生素c這樣的產品,再把每個產品都做到世界領先,別說什么勞氏、瑞氏,就算全世界的百家姓都捏到一塊,高凡也不忌憚了。</p>